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 LDH)是由于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或外伤所致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俗称“腰突症”,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引起腰腿痛最主要的原因,常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痛苦,甚至造成残疾,丧失劳动能力。随着人们生活、工作方式的转变,节奏的加快,压力的增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并且越来年轻化、低龄化。该病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极大的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该病的治疗目前主要有手术疗法和保守疗法两种,手术疗法是将突出的椎间盘直接摘除,常被认为是“治病求本”,但是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常存在一系列问题,如术后粘连、脊柱不稳,创伤以及感染等,况且绝大部分的患者并没有达到手术指征。所以保守疗法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首选。在保守疗法的治疗中,关节复位手法往往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值得进一步的研究。目的:旋转定位扳法和传统的斜扳法是临床上常用的两种腰椎关节复位手法,本课题通过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进行系统的临床观察,分析比较两种手法的临床疗效,为本病的手法治疗提供临床依据和参考。方法: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推拿科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1:1比例采用简单随机(随机数字法),按首次就诊时间编号,随机分配给旋转定位扳法治疗组(简称治疗组)和传统斜扳法治疗组(简称对照组)各30例。两组同时配合相同的基础治疗以及调护措施(卧床休息)。采用国家卫生部颁布的《常见疾病的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JOA腰痛疾患疗效评定表以及简式McGill疼痛量表(short-form of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 SF-MPQ)进行客观的评价。数据结果运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上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两组患者均有良好的效果,在总体临床疗效的比较上,采用秩和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JOA量表积分的比较,治疗前两组的JOA评分无统计学意义,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的评分与治疗前相比都有明显下降,说明两组治疗方式均有效,治疗后两组之间JOA评分比较,P<0.05,说明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在JOA改善率方面的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SF-MPQ量表积分的比较方面,治疗前两组的PRI,VAS,PPI三项评分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治疗后评分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后两组之间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的改善要优于对照组。结论: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传统斜扳法和旋转定位扳法都有效果,旋转定位扳法更能明显提高总体疗效水平,缓解患者各方面的症状,提高JOA和SF-MPQ量表的积分,优于传统斜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