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溴甲烷中毒致运动障碍4例并文献复习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mingminggo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溴甲烷(Methyl Bromide,MeBr)是一种高神经毒性的液体,无色、无味,易于挥发,用作高效杀虫剂、熏蒸剂、保鲜剂。人体经呼吸或皮肤接触而中毒,主要损害呼吸系统及神经系统,表现为乏力、恶心、呕吐,视力障碍、构音障碍、麻木、肌痛、肌无力,共济失调、困倦、高热、昏睡等,重者出现震颤、肌阵挛、谵妄、精神错乱,若吸入大量溴甲烷,可发生呼吸衰竭、肾衰竭、癫痫发作及昏迷。非致命的急性中毒恢复缓慢,且神经及精神后遗症出现频繁。患者多为因职业暴露中毒的青壮年,中毒后运动障碍严重影响其工作及生活。溴甲烷中毒在国内外均不多见,溴甲烷中毒致运动障碍相关报道更为少见,国内缺乏对此类疾病的文献报道或相关研究,对治疗效果及预后的了解匮乏。目的探讨急性溴甲烷中毒致运动障碍的临床特点、辅助检查、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报道急性溴甲烷中毒致运动障碍4例,随访观察治疗效果,使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Fahn-Tolosa-Marin Tremor Rating Scale(FTMTRS)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震颤评分并分析,进一步了解其致残特点。复习国内外文献并分析。结果4例患者均为男性,均为右利手,发病年龄在21-40岁间,平均发病年龄为34.5岁。截止到2017年1月1日,病程在11-144月之间,平均病程56月。患者均在溴甲烷中毒后出现昏迷,癫痫发作,之后出现双手震颤、动作笨拙、持物困难、书写困难,伴或不伴有言语不清、步态不稳,影响日常生活。就诊后给予控制癫痫、促神经生长、改善代谢、营养神经等治疗。1名患者症状在10月后改善明显,双手震颤几乎消失、书写明显改善。其余3名患者症状未见明显改善。1名患者颅脑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见双侧对称的小脑齿状核、延髓、四脑室周围、苍白球异常信号。1名患者肌电图异常,1名患者脑电图异常。病例1-3的3名患者ADL平均得分21.33分,洗衣服、食物烹饪、家务维持能力下降明显。FTMTRS平均得分为37.67分,震颤主要为双上肢远端的意向性震颤,书写能力受损。治疗以对症治疗、营养神经、康复训练为主。年轻,中毒抢救及时,及早促神经生长、改善代谢、营养神经治疗患者恢复较年长和(或)未及时治疗患者恢复快。急性溴甲烷中毒致运动障碍恢复缓慢,病程长,预后较差。结论1、本文报道4例急性溴甲烷中毒致运动障碍均表现为双手震颤、伴有或不伴有言语不清、步态不稳。2.急性溴甲烷中毒所致双手震颤以意向性震颤为主,姿势性震颤较轻,无静止性震颤,震颤以优势手为著,紧张、劳累时震颤加重。3.急性溴甲烷中毒致运动障碍导致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下降。4.急性溴甲烷中毒后颅脑MRI可表现双侧对称的小脑齿状核、脑干、乳头体、丘脑、导水管周围灰质的异常信号。部分患者颅脑MRI改变为可逆性的。5.部分急性溴甲烷中毒致运动障碍患者可见肌电图、脑电图异常,提示周围神经、大脑皮层受损。6.急性溴甲烷中毒致运动障碍治疗以原发病,即急性溴甲烷中毒的救治为前提,以对症治疗、功能锻炼为主。7.急性溴甲烷中毒致运动障碍的预后与患者中毒程度、年龄、中毒救治情况、功能训练有关。总体而言,致残性强,恢复缓慢,预后较差。
其他文献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新高考模式开始实施,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方式已经难以满足新高考物理教学的需要,新高考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中各科目的课堂教学.物理作为高中重要的
经堂教育作为回族教育历史上最为独特的教育形式,它不仅肩负着传播弘扬伊斯兰宗教重任,而且是穆斯林志士们延续文化命脉的途径.西北回族教育是中国民族教育的组成部分,也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