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儒家和佛家是梁漱溟人生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梁漱溟一生致力于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梁漱溟在探索和回答人生问题以及社会问题时,从儒家入世和佛家出世两个不同方面进行探索和寻求出路,并对人生的终极意义和价值的思考,他把佛家的出世和儒家的入世交相融合,对于儒佛两家思想的人生内在价值和终极追求,梁漱溟在人生实践的过程中把它们实现了统一,由此,我们可以说梁漱溟既是儒家,又是佛家,他是把人生思想积极用以实践的人。从梁漱溟儒佛人生思想的实践来看,梁漱溟是一个具有宏大心力、不断向上、知行合一的人,他的人生思想来自于他对人生问题的不断思索和实践,他的一生都在不断地尝试和探索,以期寻找到更合适的人生答案。梁漱溟的人生思想由他自己的不断思索和人生实践而来,本文主要对梁漱溟儒佛人生思想进行归纳概括与评述,主要涵盖了以下几个部分内容:第一章,对梁漱溟早年的心路历程进行描述。首先概述梁漱溟早年的人生思想受到西方科学知识和文化的传播,以及父亲梁济“务实”的教育思想对梁漱溟的成长影响很大,形成了以“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为主的人生思想。其次,随着当时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及梁漱溟自己的学习和成长,使得梁漱溟接触到了柏格森哲学中关于“生命创化论”和“直觉”思想,对后来梁漱溟展开人生问题的思索,产生了重要作用。第二章,对梁漱溟“究元决疑”的佛家人生本体论与方法论进行概述。功利主义的人生观让梁漱溟陷入了对于人生问题的苦苦思索之中,让梁漱溟倾心于佛家思想以寻求人生的出路。梁漱溟以“究元第一”(佛学如实论)和“决疑第二”(佛学方便论),对宇宙和人生之本体进行探究,用性宗之义和相宗之义揭示了佛家本原和宇宙本体无性,认为宇宙的本体皆无定性,世间本为清净自然,终归于无性无明。第三章,对梁漱溟的“向上创造”的儒家人生态度与实践探索的归纳和总结。梁漱溟在在泰州学派的影响下,完成了思想上持佛入儒的转变,从儒家的立场上对柏格森哲学的“直觉”、“理智”等进行了重新定义,形成了从儒家角度理解的人生哲学思想。关于梁漱溟的儒家立场的人生哲学思想,主要对其合理生活、无目的向上奋斗、知行合一的人生探索和生命化的儒学等方面进行了归纳,除此之外,对梁漱溟持佛转儒的各个时期的阶段性思想也进行了概括性描述。第四章,通过比较梁漱溟人生思想中关于儒、佛两个方面,分析儒、佛两家在人生思想的不同以及会通之处。儒佛之异同,一是终极关怀和实现方式的异同,儒家和佛家对待世间态度的根本区别在于儒家是讲究人伦而积极入世,而佛家坚持破除二执而静修出世,佛家的终极目标在于“成佛”,儒家的终极目标在于“成己”;二是人生苦乐与价值判断的异同,梁漱溟认为众生皆苦、人生皆苦,当其开始了解儒家思想时,发现儒家处处讲乐而没有一个苦字,对他自己的人生观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儒佛之会通,梁漱溟通过自身不断实践、探索和追问,他从他自身的角度让佛家和儒家思想在出世和入世当中形成了统一,儒家的出世即是入世之中的出世,儒家的入世即是超越之中的入世。第五章,总结梁漱溟儒佛人生思想的特色,对梁漱溟儒佛人生思想进行评价。对于梁漱溟人生哲学思想当中的儒佛人生观,通过梳理和总结,笔者认为其主要特色有:出入儒佛、会通儒佛;深心大愿、知行合一;宏大心力、向上精神。此外,对于梁漱溟儒佛人生思想的评价,一是对其历史价值的评价,可以说面对人生和社会问题的困难和发展,促成了梁漱溟主体的儒佛人生思想,他的特立独行,不是为了标新立异,而是为了中华民族的未来所承当的使命与责任。二是当代的启示,梁漱溟先生凭借着自己的“深心大愿”,出入于儒佛之间,由出世回到世间,期望在世间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值得我们每一代学人学习。梁漱溟儒佛人生思想是其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生问题贯穿着梁漱溟一生的人生历程,可以说人生问题既是梁漱溟先生不断思索的问题,也是不断实践的问题。如今,在面对中国千年变革未遇之的时代机遇下,梁漱溟先生的儒佛人生思想对于当代人拥有积极乐观向上的“心力”精神、豁达开朗的人生观,以及人生终极关怀和价值追求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