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身体理论作为一个研究热点无论是在文化、哲学还是社会学领域中都享有高度的关注,作为研究热点,也就意味着辩论、争执和反驳的存在。现代女性作家在创作过程中,以身体作为切入点,借助女性自身的身体话语,在展现所处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风貌的同时,又透视出女性自身艰难而曲折的解放历程。基于此,选取三十年代女作家的身体话语进行研究,这对身体话语理论的完善和当代文学话语的批评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本文截取现代文学中1928——1937年这一时间段为横截面,以身体话语为理论支点,从纵向角度考察中国现代女性身体观的变迁,从横向角度比较女作家不同身体观念的差异性,挖掘身体观的表现,揭示身体观的成因,进而总结三十年代身体话语的独特意义和价值。论文以西方的身体理论为写作依据,以三十年代女作家的身体意识为线索,从思想内涵方面、审美体验以及创作主体三个层面对女性作家的身体理论和文学创作进行剖析和阐释:从思想内涵层面,身体具有阶级启蒙的政治文化意义;从审美体验方面,身体作为个体体验存在,是与整体性相对的;从性别意识层面,女性作家的身体话语创作从某种意义上是对男性话语的反叛,这也是本论文的写作角度和逻辑框架。第一章从理论层面对身体理论、身体话语这两个方面进行概述,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西方哲学关于身体理论的阐述和身体理论与中国现代文学的亲缘关系。要想研究身体话语就必须对西方哲学理论家关于身体的理论观点进行阐释,这是中国现代文学身体话语产生的理论基础;身体话语是在身体理论的基础上衍伸出的话语,身体与文学的亲缘关系、身体与女作家的亲密联系使身体话语在现代文学中得以发生。理清这两个方面的内涵是研究三十年代女性作家身体话语的逻辑起点。第二章从中国现代文学发展脉络中对现代女作家的身体意识进行梳理:第一部分从女作家的社会身份选择和转变发出,以纵向角度去考察和梳理以启蒙为宗旨的女性意识逐渐觉醒过程;第二部分从横向角度具体分析三十年代女作家的身体意识,主要包括身体的工具化、身体的中性化和身体的个体性三种身体观念。第三章进入到三十年代女作家的小说创作中,对作家的文本进行分析,论述三十年代女作家小说创作中的身体话语表现。从革命话语层分析了女性身体形态遭受的压制和规训——包括思想理念、形象面貌以及行为举止的规训。从性别意识层面分析男权社会压迫下女性自身所表现出的对生命欲望的诉求,论述了女性性别意识的觉醒以及身体上所遭受的苦难和精神上遭受的折磨。通过对女作家作品中身体话语的解析,分析三十年代女性作家在身体话语的表征背后所呈现的更深层价值文化内涵。第四章对小说创作中身体话语的艺术表现类型进行阐释,指出女作家身体话语创作按照表现类型的不同,其审美形态也呈现出不同的艺术表征:在三十年代政治话语的影响下,女作家的身体书写呈现出客观性写实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女作家从自身性别意识出发,表达对美好爱情憧憬的同时,又呈现出浪漫主义的倾向;同时,女作家又注重将文学与审美相结合,呈现出内在心理的主观性抒发,体现出了唯美价值倾向。第五章是对三十年代女作家身体话语创作的追问与反思,探究女作家身体话语的成因以及价值。女性的天空是狭窄的,从男性到女性,从政治到文化,女作家要想在这片有限的狭窄空间下为自己挣下一席之地,就不得不从个体体验出发,而“身体”正是女性探寻生命意义和展露个体经验的最佳途径,因此,身体话语成为女性对民族话语、男性话语反抗的有效手段,这也是女性用身体话语去抵抗文学史反经验化写作的真正用意。同时三十年代女作家身体话语的写作具有建构性意义,体现出女性作家身体话语的独特价值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