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体性人格是指个体作为对象性活动的主体所拥有的独特个性品质,是其在学习和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立性、主动性、自觉性等心理品质和行为特征的综合。 采用中学生主体性人格问卷、社会支持量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对郑州市三所中学的初一至高三共六个年级的1262名中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其中初中三个年级男生468人,女生438人,平均年龄13.75岁,高中三个年级男生181人,女生185人,平均年龄16.45岁。将调查结果中的主体性人格与学生的学业成就、社会支持、父母教养方式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如下: 1.中学生主体性人格水平在整个中学阶段不随年级的升高而提高。在初中阶段,学生主体性人格水平反而显示出低年级明显高于高年级的状况;高中阶段,各年级学生的主体性人格水平没有显著差异。初中男生、女生主体性人格主要在两个维度上表现出差异,男生在坚持性维度上显著高于女生,女生在责任感维度上显著高于男生;高中男生、女生仅在责任感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女生高于男生。 2.中学生主体性人格水平与学业成就呈现显著正相关。初中三个年级中学生主体性人格的自觉性、坚持性、自信心、责任感、主动性、独立性(初一除外)维度与学业成就呈现显著正相关。高一、高二年级的自觉性、坚持性、自信心、责任感、主动性与学业成就呈现显著正相关,高三年级在坚持性、自信心、主动性维度上与学业成就呈现显著正相关。中学生学业成就高者,其主体性人格水平相对较高;学业成就低者,其主体性人格水平相对较低,且二者差异显著。 3.中学生主体性人格水平与其获得的社会支持呈现显著正相关。初中生主体性人格的自觉性、坚持性、自信心、责任感、主动性、独立性维度与其社会支持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利用度维度呈现显著正相关;高中生主体性人格的自觉性、坚持性、自信心、责任感维度与其社会支持的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利用度维度呈现显著正相关。 4.初中生主体性人格的自觉性、坚持性、自信心、责任感、主动性维度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父亲和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呈现显著正相关,与父亲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母亲的拒绝、否认呈现显著负相关,其中初三学生主体性人格与父母教养方式各因子之间的相关更显全面。高中生主体性人格的自觉性、坚持性、自信心、责任感、主动性维度与父母教养方式中的父亲和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