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乳腺癌是女性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多发生远处转移。而在人体众多器官系统内,骨骼系统最常发生乳腺癌转移,其中中轴骨较四肢骨更易受到侵犯。一直以来,乳腺癌脊柱转移都是临床诊治的重点和难点。一方面,脊柱转移患者容易伴发一系列骨相关事件(skeletal-related events,SREs),包括对骨转移灶进行放疗、手术、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及高钙血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可能导致预后的恶化。另一方面,脊柱转移患者的生存期预测困难,一定程度上干扰了治疗策略的选择,给规范个体化治疗带来了障碍。国内外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分析,但是研究结果不一,争议普遍。目前,乳腺癌脊柱转移患者发生SREs的危险因素、生存期影响因素以及有效的预后预测模型,仍有待探究。第一部分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乳腺癌脊柱转移患者发生SREs的危险因素,分析目前存在的研究争议。方法回顾性研究2008年1月至2017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收治的乳腺癌脊柱转移患者共160例,按照患者病程中是否发生SREs将其分为不伴SREs组与伴SREs组,就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与疾病特点进行比较。分别采用卡方检验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按P<0.15纳入多因素分析,进而探究SREs的发生规律与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60例乳腺癌脊柱转移患者,平均年龄55.5岁(标准差11.5,范围23-81岁),不伴SREs组与伴SREs组分别有75例(46.9%)、85例(53.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骨外脏器转移情况(P=0.013)和乳腺癌病理分级(P=0.112)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余临床因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骨外脏器转移情况(P=0.005)和乳腺癌病理分级(P=0.041)能够影响SREs的进展发生。结论对于乳腺癌脊柱转移患者,单纯骨骼侵犯转移和高级别乳腺癌是发生SREs的危险因素。第二部分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乳腺癌脊柱转移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以及构建生存期预测模型并检验其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一部分的乳腺癌脊柱转移患者160例,按照3:1的比例将其随机分为训练集与验证集两组。对训练集中患者的年龄、一般情况、乳腺癌病理分级、生物学标记表达特征、骨转移部位、骨转移灶数量、脏器转移、肿瘤标志物水平等潜在影响因素进行生存分析。分别采用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分析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按P<0.05纳入多因素分析。根据分析结果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的回归系数,构建相应预后预测模型,并在验证集中进行模型的运用和效价的验证。结果120例训练集患者和40例验证集患者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32.0个月(标准差21.6,范围1-118个月)、31.5个月(标准差30.3,范围1-115个月)。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一般情况(P=0.012)、激素受体表达情况(P=0.017)、脏器转移情况(P=0.001)和糖类抗原125水平(P=0.020)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存在统计学意义。进而汇总上述四项临床因素,根据其回归系数比值构建一个0-7分的预测模型,依照预后的差异将乳腺癌脊柱转移患者分为3组:0-2分为低危组,3-5分为中危组,6-7分为高危组。训练集和验证集两组中预测模型的Harrell C值分别为0.794、0.813,两组C值均较高体现了模型对预后的评估能力优秀。结论对于乳腺癌脊柱转移患者,其一般情况、激素受体表达情况、脏器转移情况和糖类抗原125水平能够影响预后生存,由这四项临床参数构成的预后预测模型能够有效评估患者生存期的长短,帮助临床医生制定个体化治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