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沉降对凋落物分解早期碳氮周转的影响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stcity_onl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过去几十年中,由于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和农牧业的快速发展,人类向大气中排放了含氮化合物翻了一番,导致氮化物在大气中累积并向陆地和水域生态系统沉降,渐增的氮输入使一些地区出现了“氮饱和”现象,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土壤养分下降,植被退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凋落物分解在森林土壤形成和植物和微生物的养分循环起着重要作用。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碳、氮元素将可能有以下几种途径,合成稳定的土壤有机物,以CO2和N2O的形式释放到大气中、或者以可溶性有机碳(DOC)、可溶性有机氮(DON),可溶性无机氮(DIN)随同土壤溶液进入土壤中。外源氮输入可以通过改变土壤中的化学和微生物环境影响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碳氮周转过程。 本实验采用的五种凋落物样品,来自四个典型植被带,包括两种针叶树种(鱼鳞云杉,红松)和三种阔叶树种(岳桦,蒙古栎,椴树),基本上可以代表长白山地区的主要树种类型。采用模拟氮沉降的方法,在20℃条件下,人为施加硝酸铵构建了一个氮沉降增加梯度,即对照、低氮处理(30kg N ha-1 yr-1)、高氮处理(50kg N ha-1 yr-1),实验历时13周,其间每月测一次淋洗液中的可溶性无机氮(DIN)和可溶性有机氮(DON),每周对体系呼吸的CO2和N2O进行测定,旨在揭示外源氮输入对长白山五种典型树种凋落物分解早期的影响及外源氮和内源氮对红松凋落物分解早期的影响。结果表明: (1)外源氮输入加快了凋落物的分解速度,阔叶树种的凋落物(岳桦、蒙古栎、椴树)分解量明显高于针叶树种。凋落物种类对样品的可溶性有机碳(DOC)淋失量有显著影响,而氮处理对样品的总DOC淋失量没有显著影响,DOC总淋失量与对照样品的总分解量呈明显的正相关(R2=0.89 P<0.05),无论是氮处理还是凋落物种类对可溶性有机氮(DON)淋失量都没有明显影响,而DON总淋失量与凋落物的总分解量不相关。大约有51-91%的氮被凋落物所固持,凋落物氮固持百分比与凋落物总分解量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在本实验中易分解凋落物具有较高的氮固持百分比,可能说明具有较易分解凋落物的森林表层可能比具有较难分解的凋落物的森林表层具有较大的氮固持潜力。 (2)在红松凋落物分解的初期阶段,外源N输入促进了其分解过程(P<0.05),接受高外源N输入样品的分解量和呼吸速率明显高于低外源N和对照样。内源N并不是控制红松凋落物分解的主要因素,而木质素含量能较好的反映其分解速度。内源N和外源N对凋落物DOC的淋失都没有明显影响,而DON的淋失量与外源N处理显著正相关(P<0.01),外源N处理加快了DON的淋失量。研究发现,尽管有部分外源N淋失,但凋落物仍可以通过固持作用截留40-55%外源N,随着外源N的输入的增加其截留量也随之增加。
其他文献
摘要:  思维方法是实践主体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着眼原则与逻辑理路,是不断增强理论与实践科学性、前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首要前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的科学把握使得思维方法的整体性、协同性、系统性日益成为现实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正确认识和科学把握各项战略部署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包括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在内的思维方法体系。该
摘要:  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关系思想是以批判的逻辑建构的以实现“两个和解”为价值目标的完备生态理论体系。习近平“生命共同体”思想是在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基础上,以建设的逻辑形成与发展的以构建“生命共同体”为价值目标的科学的生态世界观。习近平“生命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时代化与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解决当前我国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指导与行动指南。  关键词:习近平;生命
摘要:  近年来,学术界高度关注习近平意识形态思想,不同学术背景的学者们从不同视角和层面对习近平意识形态思想进行了深入、广泛地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同时也存在着对一些问题关注广度不够、研究不够深入、理论体系的整体性研究不足、内在逻辑结构和理论框架研究不够深入的问题。需要更加深入挖掘习近平意识形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整体研究习近平意识形态思想的理论框架,加强内在逻辑结构的研究,追根溯源、
本文采用盆栽和田间试验,在设置不同土壤氮磷养分条件下,测定拔节期冬小麦体内相关受氮磷养分胁迫诱导表达基因的表达趋势,来反映根层土壤有效氮磷养分状况,从而在作物对养分吸收
本文以辽宁省湿地为研究对象,对辽宁省的每种类型湿地选择一处典型区域做研究区域,并对其生态功能进行分析,尝试以市场价值法、影子价格法、旅行费用法、机会成本法等多种评价方
摘要:  平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有关社会层面的一项重要内容。平等之所以被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于它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价值追求,是马克思主义的理想和目标,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需求。受到历史文化背景、社会性质和发展状况的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平等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四个方面的丰富内涵,同时,还具有哲学基础上的科学性、价值基础上的集体性、本质意义上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