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洛川县苹果产业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全面提升有助于促进增强产业竞争力,同时有助于解决生态环境束缚问题,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和和和谐统一。通过对洛川县苹果产业生态经济效益的分析和动态综合评价,可以判断苹果产业生态经济效益发展的规律和影响因素,为苹果产业的发展提供政策参考,并拓宽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思路。本论文以生态经济学理论、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系统方法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首先对洛川苹果产业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洛川县苹果产业生态经济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应用多层次灰色关联度评价法对2000-2008年洛川县苹果产业的生态经济效益进行动态综合评价,最后通过对综合评价结果趋势线与各效益指标趋势线的对比分析,探讨了推动或制约洛川县苹果产业生态经济效益提高的因素。论文第二章是相关概念的界定与理论基础阐述;第三章对洛川苹果产业生态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第四章是洛川县苹果产业生态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与研究方法;第五章是实证分析;第六章得出结论并提出政策建议。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1)2000-2008年,洛川县苹果产业生态经济效益发展总体上呈曲折上升的趋势。2000-2002年呈下降的发展趋势;2003-2008呈上升的发展态势,其中2004、2005及2007年这三个年份发展较快,而在2006、2008年发展较慢。(2)通过对各效益指标与综合评价得分的趋势线对比分析,表明前期洛川苹果产业的经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这三大效益的增长均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苹果产业生态经济效益的提高;而在后期,经济、社会效益的提高成为推动洛川县苹果产业生态经济效益提升的主要因素。(3)制约洛川苹果产业生态经济效益提高的主要因素是化肥使用过量与果园面积不再增加导致的生态效益降低。论文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了创新性探索:一是以洛川县2000-2008年共计9年的截面数据为基础,运用多层次灰色关联度评价法,对苹果产业的生态经济效益进行了动态的综合评价,弥补以往生态经济效益评价中关于动态评价研究的不足。二是基于苹果产业较强的收入增长贡献、区域经济贡献、农村就业贡献及公众健康贡献等特性,本文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中,建立了新的社会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完善和补充了以往生态经济效益评价研究中的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