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3年Warren和Marshall由一名慢性胃炎患者胃黏膜成功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 pylori),人们逐渐认识到H. pylori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以及胃癌等消化道疾病的的发生密切相关,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列为Ⅰ级致癌因子。H. pylori具有独特的酸适应能力,这使得它能够在胃腔内定植,UreI为H. pylori所特有的pH依赖性尿素通道蛋白,是H.pylori在胃内生存和定植的重要基础。一些研究表明H. pylori致病因子如表皮接触诱导基因iceAl、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替代基因hrgA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发生亦密切相关。因此本实验的研究目的是分析镇江地区H. pylori ureI、hrgA和iceAl基因特点及与消化疾病的关系。本课题分离了镇江地区的60例H. pylori菌株(其中慢性胃炎22例,消化型溃疡28例,胃癌10例),抽提菌株的基因组DNA,并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ureI、hrgA、iceAl基因,并进行克隆和测序,对基因的结构特征进行比较,并分析本地区H. pylori ureI、hrgA、iceAl基因型分布及其与临床消化疾病的关系。主要结果如下:1.培养了来源于不同胃十二指肠疾病H. pylori菌株共60株,ureI基因的检出率高达100%,与cαgA(88.3%)相比,阳性率更高,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并成功克隆了8株来源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的H. pylori菌株ureI,大小均为585bp,编码195个氨基酸。比对结果发现镇江地区不同疾病来源的菌株与标准菌株26695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达95.6%以上。对酸抵抗至关重要的4个保守的组氨酸残基(H71、H123、H131和H193)均未发生变异。ureI基因序列保守,可作为诊断H. pylori感染的良好的分子标记。2.镇江地区hrgA基因总阳性率为43.3%(26/60),和西方的阳性率相近,高于国内外文献报道的亚洲菌株的研究结果。hrgA基因在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中的检出率分别为36.4%、42.9%和60.0%,各组之间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hrgA基因与疾病的转归无明显相关性。3.我们克隆和测序了镇江地区来源于不同疾病的(胃癌、溃疡和胃炎)共12株H.pylori的iceAl基因片段,并与标准菌株60190比对,结果显示镇江地区的H.pylori的iceAl基因中存在着3处框内缺失突变热点(780del6、809de15、914de17),这些缺失突变在溃疡和胃炎中均有,但是胃癌株只存在809de15。对缺失片段周围的序列进行分析,这些缺失序列的两端基本都与同向重复序列相连,这可能与复制过程中滑动错配的小片段缺失模型有关。iceAl序列的变异性可以作为分析H.pylori.群体遗传学的有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