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纬学的文学批评

来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1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纬学是汉代比附于经学,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的一种学术思想。白虎观会议之后,纬学上升为国家法典的地位。“风化所靡,学者比肩。”(《文心雕龙?正纬》)在汉代君主的政治感召下,经学士人趋之若鹜的附会言说,使谶纬思想得到了广泛的普及。汉代社会笼罩着神秘的宗教光环,从而使谶纬深入到东汉社会的各个方面。在东汉,谶纬与经学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有着自身的理论体系,谶纬影响了汉代社会的方方面面。本文所研究的内容是谶纬所具有的文学价值、对汉代文学的重要影响及其历史意义。本论文通过六个方面论述了谶纬的产生、社会影响、文学价值及其理论意义。  第一章东汉纬学产生的古典哲学基础。谶纬是随着汉代经学的繁盛,在政治利益诱惑和驱使下依附于经学而产生的,所以,谶纬是汉代经学的附庸。在西汉,我们这样认为是符合历史实际的。汉章帝时期,以纬证经,白虎观辩经大会的召开,谶纬获得了十足的肯定,一跃成为国家法典。白虎观辩经的最终结果,记录在《白虎通》一书之中,谶纬所具有的政治价值以及影响力我们可窥一斑。具有如此巨大生命力、政治力的谶纬是如何产生的,有什么样的理论依据,这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本章从远古神话的附会、历史的传奇性、天人感应理论、阴阳五行学说四个方面阐释了纬学产生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东汉纬学繁荣的学术与现实基础。光武帝刘秀曾以符瑞图谶起兵,即位不久就“宣布图谶于天下”,纬学由此而成为官方法定之经典,尊享荣威。继踵其后,汉章帝先“诏东平王苍正五经章句,皆命从谶”;再又命五经博士、诸儒齐会于白虎观讨论“五经”异同。从此“言五经者,皆凭谶为说”。纬学遂大盛于汉,成为“内学”。地位甚至超过了传统的经学。东汉纬学依附经学而发展繁盛,既是对经学的补充;同时,东汉经学也需借助纬学来摆脱自身的发展困境,这是东汉纬学繁荣的学术基础。政治的晦暗、民生的困顿、战争的爆发、天灾的侵袭、异端的宣扬,诸此种种使东汉先民陷入迷茫、无奈和绝望之中,先民们迫切需要一种思想与精神的寄托,这是谶纬兴衍繁荣的现实土壤。  第三章感生神话与东汉纬学的历史阐释。“所谓纬书,就是西汉末期方士化的儒生把天人合一、五行、阴阳、数术等一类思想和内容与儒家经义相杂糅,从而炮制出来的一种神学秘典,充满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在此种环境下,作为谶纬重要组成部分的感生神话,展现出前所未有的世俗效用与历史价值,并在政治领域彰显出天授神权的政治目的。通过感生神话,可以解析出汉代纬书蕴涵的历史意蕴;通过汉代纬书,又可见感生神话于汉代的流传和演变。感生神话在纬书中激发了新生机,纬书又在感生神话的阐释下展现出独特的历史叙事色彩。二者交相辉映,散发出汉代纬学领域最闪耀的光华。  第四章谶纬意象与东汉文学的艺术想象。文学离不开想象。想象,蕴含着人类试图对世界加以体会与把握的努力。而作为想象的产物,谶纬中的符瑞在根源上,来自于世界的不可知性与人类认识世界理解世界的渴望之间的矛盾。将人事与天象两相验证,将发生在世界之中的种种灾异和符瑞,即便不能被理智所充分认识和把握,也都通过奇幻的想象的方式,纳入到人类生存的视野之中,成为与人类行为密切相关的事情。基于此,东汉的文学,也经由谶纬的编织,与东汉的现实世界之间发生了想象上的艺术关系。本章选取了龙、凤、麒麟、嘉禾、灵芝等符瑞想象与东汉文学实际相结合,分析了这种想象的形态。  第五章天命之符与东汉文学的歌颂主题。东汉社会出现如此众多的祥瑞,对于心怀“致君尧舜上,而使风俗淳”的儒家士人来说,无疑是一种振奋和鼓舞。为了表达对于君主朝廷的颂扬之意,上疏达意赋诗显志,便成为儒家士人表达心志的重要手段。而歌颂社会,颂扬汉代君主的德行治功已经成为文人的共识。特别是在汉代,除了汉初的几代君主,后世的汉代君主几乎都是按照儒家理想打造出来的人格模式。治国方略异中有同。那么汉代君主取得的政治成绩,就是儒家士人可以炫耀的资本,同时,宣传国家的盛世太平,歌颂帝王的文治武功,都成了儒家士人以及文人政治议题和文学想象中的不约而同的主题。  第六章东汉纬学叙事与中国古典小说的谶纬结构。谶纬以阴阳五行学说等为结构模式,建构了一个天、地、人互为感应的世界,将历史和未来的发展纳入一个解释性体系。谶纬重视对既往历史的诗性阐释,但它更重视对未来的预见功能。因而,在东汉纬书中预言叙事占有极其重要的成分。它一方面将古老的推历、占星、望气、物验等术数知识转为己用;另一方面又将当时一般的天文、地理知识收归其中。同时依靠“类同相召,气同则合,声比则应”的感应原则,将这些知识连缀为一个经验与想象并存的系统与网络。应该指出的是,在文学意义上,这种整合与系统化,推动了中国叙事文学的发展。本章以《搜神记》《太平广记》及四大古典小说为例,分析了东汉纬学叙事对中国古典小说谶纬结构的构建的影响。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世说新语》及有关资料,研究魏晋时期士人的精神风貌的深刻变化,以及在《世说新语》中魏晋士人所展现出来的自然人格的魅力所在。《世说新语》作为历史上较早的笔记体
詹姆逊是美国当代著名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家和理论家,其理论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展。詹姆逊的后现代主义理论自二十世纪八十年开始传入中国以来,便
语用学是研究语言运用的一门新兴的语言科学,指示词语、预设、会话结构、语境等成为语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然而,我国的语用学研究,很长一段时期都停留在对西方语言学理论的
范成大不仅是杰出的诗人,也是成就突出的词人,其词作结集为《石湖词》。内容上,这些词作反映了词人几十年出仕、宦游、交友及退隐的生活,传达出封建时代一位有思想,有作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