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路网、小街区”模式下城市街区活力提升策略研究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hhhff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二十年来,在城市开发过程中由于政府对于经济快速发展的过分追求,导致城市地块租售的过程过于简单粗暴,使得必要的、应该符合城市规划基本原理的有关市政道路、线密度基本规范的缺失。最终致使两个恶果,其一,城市缺少支路以及小区级生活街道,城市交通不成体系;其二,城市街道尺度是车行的尺度,背离了人性化的城市街道生活,城市街头活力的丧失。近年,以成都为首,首先提出了建设小街区城市生活的规划理念并对现有老城区的城市生活空间的更新改造提出了规范要求,以求提升街道活力。在具体研究中,本文以现代城市小街区的活力提升策略研究为出发点。论文以问题为导向,首先指出了现代城市传统大街区建设中的问题,然后对国际近几十年来最新的城市设计思想进行了整理,并以上海创智天地、纽约曼哈顿为例,对国内外城市建设的尝试成败经验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然后通过对成都市金融城片区以及玉林路片区的调研分析,分别从它们的宏观层面以及微观层面对街区的尺度、街区的可达性、街区功能复合度以及公共景观空间营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探讨了成都小街区理念在街区空间活力营造城市实践方面的成败。结合现代城市街区活力影响因素,从宏观以及微观方面分别对三种类型街区模式的提升城市街区空间活力的营造策略进行总结。最终通过跟随导师接触的城市设计实践项目,理论结合实践,将前文总结的方法策略落实到具体城市建筑设计的实际应用中去。通过对比与实践得出充满活力的街区应该在满足宏观下小街区密路网的同时,还应关注城市街区在街道步行空间营造、地下停车场出入口合理布局、街区内部功能高度复合以及平民化、人性化街道设施等方面的布局设置。
其他文献
河北省秸秆还田麦区以旋耕耕作方式为主。近年来小麦茎基腐病在该区呈现逐年加重的趋势。鉴于抗性品种缺乏及长期大量使用化学农药所致的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病原菌抗药性等问题,本研究通过一年三地田间试验研究了深翻与旋耕2种耕作方式下小麦生长、茎基腐病发生及产量情况,分别利用Biolog-Eco微平板法与高通量测序法测定了两种耕作方式对麦田耕层不同深度土壤微生物功能及其多样性的影响,旨在为实现对小麦茎基腐病的
目的:探讨对微管相关抗癌药物诱导凋亡不敏感的胃癌细胞是否发生非凋亡形式的细胞死亡,并进一步明确自噬和自噬性细胞死亡的存在。方法:Annexin V/PI双染用流式细胞仪和MTT法分别
[摘要]目的:探究果酸联合阿达帕林凝胶及罗红霉素胶囊治疗中度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3月笔者医院收治的80例中度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联合组使用果酸联合阿达帕林凝胶外用及口服罗红霉素胶囊(n=40),激光组行YAG激光治疗(n=40)。观察两组治疗后皮损计数、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皮损计数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联
随着变电站自动化程度的提升,数字化变电站技术在我国电力行业中得到迅速发展。本文通过了解数字化变电站的发展前景,介绍了数字化变电站技术的若干特征,并详细地分析了智能断路
为了解天津市水产品中副溶血弧菌的主要血清型、毒力因子携带情况和耐药性情况。调查了2015年天津地区海产品中副溶血弧菌的污染状况,并分析了不同来源的副溶血弧菌主要毒力
结合彦麦沟隧道的特定黄土地质条件,就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开挖、支护、防排水、仰拱、洞内路面施工等提出了一些工程措施,从而保证了隧道施工质量,对类似隧道工程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数表法将60例NSCLC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培美曲塞联合顺铂化疗,观察组
干旱胁迫抑制大豆生长发育,限制氮素同化和分配速率,影响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形成。褪黑素作为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植物的生理调节,增强抗逆性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然而,目前缺少从氮素积累角度深入解析褪黑素促进干旱胁迫下大豆生长和产量提高的机制。因此,本试验于2018-2019年在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国家杂粮技术研究中心试验基地内进行,供试品种选用干旱敏感型品种绥农26,采用盆栽称重法控制田间持水量,以田间持
[摘要]目的:探究神經酰胺喷剂(简称喷剂)和角质屏障修护护理乳(简称护理乳)在强脉冲光嫩肤术后修复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面部进行强脉冲光治疗术后就医者30例,采用半侧脸自身对照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即刻给予神经酰胺喷剂和角质屏障修护护理乳,对照组给予凡士林,连续使用7d。于激光术前、术后0.5h、3d、7d分别进行皮肤测试。每次测试包括采集面部图片,研究者主观评价强脉冲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