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5年底,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成立,国家总体上逐渐稳定,并开始着力于国家建设,照搬了苏联的经济模式,尽管它在社会主义初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诸多条件的变化,它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要求,这一体制的弊端也日益暴露无遗,主要表现在:一是主观计划难以反映复杂多变的实际;二是缺乏竞争的机制。前者容易导致经济发展的大起大落,后者致使动力匮乏,效率低下。几年来老挝经济的发展始终没有摆脱这种体制的弊端所带来的困扰。
1986年,老挝党召开四大,对解放以来的经济社会发展进行反思和总结,认为党在社会主义改造问题上存在主观、急躁的思想,在经济管理体制上存在过分集中、官僚、统包和不充分考虑经济效益等问题。只有对现行的经济体制进行彻底、深刻和全面的改革,才能解决极端落后的生产力同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的矛盾,使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协调发展。
本文在导论部分详细阐述了论题研究的意义、理论界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除导论部分,本文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阐述的是经济体制改革一般理论基础,主要论述了经济体制的内涵,经济体制的要素和功能。第二部分为老挝经济体制改革状况,分析了老挝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进程和特点,老挝经济对外开放情况及成果,探讨老挝经济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为老挝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的对策建议。提出了一些促进老挝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