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语中,“个”是使用范围非常广泛的词汇。近年来,运用主观化理论研究的成果正趋于增多,而对“个”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助词“个”,“个”的主观性尤其是量词“个”和词缀“个”主观性研究仍为可深入开垦的肥沃土壤。“个”发展到清代已相对完善和成熟,然而词缀“个”发展到现代,形式上有很大差别,有些固定结构甚至已经消失,有深入挖掘的必要。量词“个”虽表实义,但使用量大,用法灵活多样,仍有很多值得我们深入挖掘之处。本文主要以《红楼梦》中“个”的语料为基础,对“个”的来源和主观性进行研究。本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是绪论,界定本文的研究对象,从国内和国外两个角度介绍“个”及主观性的研究现状,提供解决问题拟采用的理论、方法和语料来源。第二章着眼于量词“个”、助词“个”、词缀“个”三个类别,并从历时角度对“个”的来源与产生机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同时,鉴于“个”的语料在《红楼梦》作品中十分丰富,笔者根据《红楼梦》中“个”的用法将其分为三类:量词“个”、助词“个”和词缀“个”,并分别用“个1”“个2”“个3”表示,界定了其判定特征,并梳理了它们在《红楼梦》中的使用情况。第三章对《红楼梦》中量词“个1”进行了主观性方面的研究。首先根据量词“个1”的特点将其分为典型量词和非典型量词两大类别,进而分析了典型量词“个1”在“数词+个1”“代词+个1”和量词重叠三种组合形式上表现的主观性特点,并结合“V个1NP”式与“好个1”“连个1”等结构形式研究了非典型量词“个1”的主观性。第四章对《红楼梦》中助词“个2”进行了主观性方面的研究。助词“个2”也有典型助词“个2”和非典型助词“个2”之分。从“V(了)个2AP/VP”“V1个2不/没V2”两个方面分析了典型助词“个2”呈现出的主观性特点,从“V个2NP”“怎(么)个2NP”“人称代词+个2”三个方面研究了非典型助词“个2”呈现出的主观量、反预期等主观性特征。第五章对《红楼梦》中词缀“个3”进行了主观性方面的研究。词缀“个3”主要位于“真”“些”等之后做后缀。结合词缀的特点,从“真个3”“(X)些个3”“今儿个3”分析“个3”呈现出的评价、主观小量等主观性特征,并对“个1”“个2”“个3”进行了比较。第六章对《红楼梦》中“个”的主观性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并指出了本文研究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