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最精练最集中的一种文学形式,诗歌是民族语言的精华和文化的结晶。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中反映,它蕴藏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古诗之美,专求意象。精心构筑意象,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大特色。意象是诗歌的基本内核,意象传译的本质就是要实现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古诗英译的优劣,就是看其中意象传译的好坏。意象传译是不同民族之间深层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尝试从文化视角对诗歌意象的传译进行初步探讨,意在说明怎样保留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文化风貌和文化韵味,从而更好地促进中西文化的沟通与交流。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引言部分,介绍了诗歌意象传译的重要性。意象是诗歌的基本内核,意象传译的本质就是要实现不同文化间的交流。第二章是文献综述部分。随着翻译研究的深入发展和跨文化交际的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翻译研究者把研究视角从语言层面转向文化层面。巴斯奈特和勒菲弗尔甚至把文化视为翻译的基本单位,主张文化研究应该转向注重翻译现象的研究。基于翻译研究中此种认识的转变,作者认为诗歌意象传译的本质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并提出意象传译的两种基本方法—移植和改写。第三章阐述了诗歌意象传译中文化因素问题。以中西文学理论中对意象概念的概述为依据,对意象作了定义。接着对中国古典诗歌意象中的文化因素从两个方面展开分析:文化缺失和文化差异。文化缺失指西方对中国古典诗歌文化意象在典故,象征,隐喻,社会风俗等方面的文化理解上的缺失问题;文化差异包括中西意象在形式,意义,联想上的差异和不同的审美文化。第四章探论了中国古典诗歌意象传译的两种基本方法:移植、改写。两者均为了在译文中保留源语的文化风貌和韵味,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标。在这两种基本方法的指导下,文章探讨了传译中国古典诗歌中文化意象的四种基本方式:意象的保留,意象的变通,意象的增加,和意象的省略。第五章是结论部分。移植和改写为中国古典诗歌意象传译提供了新的视角。在全球化的今天,这对于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将会显得越来越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