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麦戊聚糖是存在于小麦麸皮中的非淀粉多糖,因其主要由戊糖组成而将其称为小麦戊聚糖,戊聚糖主链为β-D-吡喃木糖组成,在2’-和3’-位上由L-阿拉伯呋喃糖侧链基团构成,因此又称之为阿拉伯木聚糖。根据其溶解特性,戊聚糖又可以区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水溶性和水不溶性戊聚糖。目前对戊聚糖的研究主要是将其作为膳食纤维、面包加工添加剂、功能性食品等,而将小麦戊聚糖作为膜材料的应用研究报导较少。为了提高小麦戊聚糖的应用价值,本研究对小麦B淀粉生产废水中的水不溶性戊聚糖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分析了它的成分组成,探究了戊聚糖的提取工艺,并研究了对它的生物改性及其膜性能,具体结果如下:(1)对小麦B淀粉废水进行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小麦B淀粉废水粘度为36cP,固形物含量为7.0%,小麦B淀粉废水中葡萄糖含量0.01%,蛋白含量0.43%,灰分6.52%,戊聚糖含量13.8%,此外利用红外光谱对小麦B淀粉废水干燥后的样品进行分析,发现图谱中存在戊聚糖结构特征峰。(2)为确定从小麦B淀粉废水提取中戊聚糖的最佳条件,设计了单因素提取实验,影响提取率的各因素分别为提取料液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碱溶液的浓度。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优化法设计实验,该实验以上述的四种因素作三水平的正交,根据所有实验组的戊聚糖提取效率作出响应面曲线图,探究最佳的提取工艺。经正交优化实验,结果显示当物料与浓度为0.6mol/L的NaOH碱溶液以1:18.58混匀,在64.68℃条件下反应3.18h,最佳的提取率达到73.56%。采用阴离子交换柱DEAE-纤维素纯化戊聚糖,并经Sphroase-CL 6B分析纯化后的戊聚糖的相对分子量,结果显示水洗脱的戊聚糖相对分子量为1730KDa;Nacl溶液洗脱的戊聚糖相对分子量为1170KDa。(3)利用透明圈法从小麦加工厂废水中筛选小麦戊聚糖降解菌,并从分子生物学方面对其进行鉴定确定该菌的菌属,对小麦戊聚糖进行生物改性,分析该菌降解小麦戊聚糖的过程,比较发酵前后小麦戊聚糖相对分子量。结果显示:筛选得到的MXT-1菌落为白色,呈杆状,属于革兰氏阳性细菌,通过16sRNA测序鉴定,确定MXT-1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分析该菌对戊聚糖降解效果,发现具有很好的降解特性,发酵前小麦戊聚糖分子量为1730KDa,发酵22h后小麦戊聚糖相对分子量为257KDa。(4)利用壳聚糖与生物改性前后小麦戊聚糖进行混合制膜,对混合膜的水蒸气透过率、膜溶胀性、拉伸性能进行分析,并通过扫描电镜、红外光谱、X-RD、DSC等对混合膜的性能进行分析,比较生物改性前后的小麦戊聚糖膜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