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大鼠神阙穴贴敷姜半夏对恶心呕吐的预防与治疗,并检测造模前后大鼠体内多巴胺的水平,探讨姜半夏防治恶心呕吐的分子机制。为临床工作中防治术后恶心呕吐的新思路、新方法提供相应的理论和实验依据。 方法:40只健康成年SD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甲氧氯普胺组和穴位贴敷组每组10只。连续投放定量高岭土饲料直到大鼠不再摄取。然后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以蒸馏水灌胃,穴位贴敷组于大鼠神阙穴贴敷姜半夏膏剂并以1.5ml/100g容积蒸馏水灌胃,甲氧氯普胺组用浓度为0.4mg/ml的甲氧氯普胺并按照1.5ml/100g容积灌胃。1小时后开始对大鼠进行造模处理。其中空白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其余各组3.2mg/kg体重腹腔注射阿扑吗啡。实验期间,每日观察,包括精神,毛发,活动,反应灵敏度以及呼吸在内的大鼠一般生理情况。实验各项指标每日定时进行记录,包括摄食高岭土量、饲料量、饮水量、体重变化,直至造模后72小时。观察期结束后,迅速将大鼠进行脱颈椎处死,取出脑组织,并在距回盲部1cm处剪取约5cm的回肠组织,称重,匀浆,离心,取上清液,采用ELISA方法检测DA在不同组织中的含量。 结果:1.造模前后摄食高岭土量:造模后24小时,甲氧氯普胺组、穴位贴敷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甲氧氯普胺组、穴位贴敷组与模型组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甲氧氯普胺组与穴位贴敷组相比,其结果无统计学意义。2.造模前后摄食饲料量:造模后24小时,甲氧氯普胺组、穴位贴敷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0.05有显著差异;甲氧氯普胺组、穴位贴敷组与模型组相比p<0.05有显著差异,甲氧氯普胺组与穴位贴敷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3.造模前后摄入水量:造模后24小时,甲氧氯普胺组、穴位贴敷组与模型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性,两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各注射阿扑吗啡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4.造模前后体重变化:在72小时,注射阿扑吗啡的各组大鼠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均为p<0.05,有统计学差异。各注射阿扑吗啡的用药组之间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5.造模前后DA在脑组织及回肠组织的表达情况:模型组大鼠外周回肠组织及脑组织中的DA水平显著升高(p<0.05);甲氧氯普胺组与贴敷组外周回肠组织及脑组织的DA水平较模型组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有差异,两组之间比较差异不显著。 结论:神阙穴贴敷姜半夏对阿扑吗啡引起的大鼠恶心呕吐有防治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大鼠体内多巴胺的含量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