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自信是对于文化的价值以及发展适应性的认同、认知和践行,是将文化内涵不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重要表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是民族精神、民族意识和民族品格在文化层面的集中表达,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和中国人的精神家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文化自信的重要传统资源之一,充分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各种文化资源和精神基础并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有利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更好的继承和发展,有利于提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性的融合,有利于更好的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现代化建设,有利于更加坚定我国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视域下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分析首先要基于我们对中华民族五千年积淀的文化营养的充分自信。从“优秀”传统文化的区分标准入手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区分和筛选,进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进行了概念性界定,通过剖析优秀传统文化的巨大价值和社会功能,分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满自信的原因及对它提出创造性转化的价值所在。其次,我们对新时代伟大实践形成的历史契机充满了自信,文章分别从必要性、可能性、历史契机三方面详细论述了新时代已经具备了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的契机和条件。再次,探究在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过程中应遵循的时代要求和理论原则,致力于实现创造性转化科学性和理论性的统一。最后,从内容、形式、普及手段以及实践设计的创造性转化四个方面入手层层递进,分析对创造性转化路径的新思考,把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提升到为解决人类问题提供启示的高度,致力于其如何更好的契合“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解决时代难题提供重要启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结合时代发展要求和客观具体实际,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进行创造性转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新时代新的传承方式,更是契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义建设的重要一环,更能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