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道岔心轨检测仪设计及其性能评估的研究

来源 :兰州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tp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第六次大提速之后,高速铁路的建设得到了充分的发展,道岔结构也从原来的普通单开道岔,变成现在的可动心轨道岔,消除了有害空间,保证了高速列车通过道岔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但高速道岔作为高速铁路线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需要定期对其进行维护。目前,国内的轨检小车只是对基本轨进行检测,而国外虽有对高速道岔检测的小车,但因成本高昂没有普及。针对这一情况,本文在传统的轨检小车的基础上引入了机器视觉检测技术,以实现尖轨相对于基本轨位置和心轨相对于翼轨位置的检测,主要工作如下:(1)图像采集与处理技术是机器视觉检测技术的基础,检测仪利用图像采集系统将采集到的图像上传,但由于受到外界环境、光照以及车体振动等因素的影响,采集到的图像会出现失真现象,故对采集到的图像进行光条中心线提取之前,先进行一系列预处理操作。文中采用了一种基于Zhang-Suen与灰度重心法的融合算法,实验表明该算法的细化效果优于传统的11种细化算法,且提取到的光条中心线达到了亚像素级精度。(2)建立了高速道岔检测的数学模型,利用多种传感器分别测量轨距、超高以及里程等参数;同时,利用线结构光辅助机器视觉测量的原理检测尖轨、心轨的面差、间隙和轨头宽度等值。(3)在传统轨检小车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台高速道岔心轨检测仪,与T字形轨检小车不同的是,该检测仪的结构为Y字形,便于安装图像采集系统;同时,对检测仪的各个零部件进行了机械结构的设计,并对检测仪所需的检测设备进行了选型。为了验证本文所设计的高速道岔心轨检测仪的检测精度,通过在时速250km/h的18号道岔直线尖轨上进行测量实验,先采用人工测量的方法,即分别用面差尺测量面差、塞尺测量间隙以及钢尺测量轨头宽度,再利用高速道岔心轨检测仪进行检测,将两次检测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该检测仪的检测精度符合检测要求。
其他文献
光电化学传感器在工业生产、疾病诊断治疗、环境保护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而具有合适的带隙和较高载流子迁移率的光敏材料在获得理想的光电流信号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氧
无线电能传输(Wireless Power Transfer,WPT)技术是近年来新能源和电力电子领域研究的焦点。磁共振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相比于传统技术,在安全性、传输距离、传输效率和负载功率
复合地基处理软土地基时通常会采用沉管灌注桩或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由于环节众多、工艺复杂,成桩质量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往往会出现缩径、断裂和扩径等缺陷。缺陷桩
近十几年来我国高速铁路从无到有,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直到今天高铁已成为中国制造的一张亮丽名片。高速铁路给我们带来方便、快捷、舒适的同时,还有一群人默默的守护
如今,数值天气预报已成为影响社会发展与日常生活的一种天气预报手段,而气象资料的同化技术有助于提高数值天气预报的准确性。由于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存在问题,导致地面气象观
近年来,软件开发者大多采用代码复用技术提高开发效率,其中API是代码复用技术中最常见的表现形式。然而,开发人员在享受API带来的开发便捷的同时,将面临另外一个问题——如何
当贵金属纳米材料与共振能相匹配的光子相互作用时,纳米材料会对光子能量产生很强的吸收作用,发生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ocalized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LSPR),并在纳
本文从简化力学模型下的管板-换热管结构出发,通过单轴循环弯矩试验和利用先进非线性随动强化模型的数值模拟对管板-换热管孔口不连续处棘轮效应进行分析讨论,为后续研究提供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因为简单快速、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成本低等优点被认为是生物分子定量检测的有效手段。纳米材料的研究应用是生物传感技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金纳米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增材制造已经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制造技术,该技术涉及范围比较广泛,如生物学、航天领域和建筑领域等。增材制造的提升不仅仅是依靠设备的发展,同时也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