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称谓是民族文化的一种体现,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宋书》中的称谓语作为研究对象,对该书中的称谓语进行了穷尽性的考察。一百二十多万字的《宋书》共有称谓语两千多个,其中包括四百多个亲属称谓语,一千五百多个社会称谓语。对《宋书》称谓语的研究不但有助于全面、细致地认识《宋书》的称谓语系统,而且还有助于加强对魏晋南北朝时期尤其是刘宋时期的社会政治、文化生活的认识。针对汉语称谓语范围模糊不清的现状,文章重新界定了称谓语的概念,剔除了不具有概括性和典型性的代词和姓氏名号,包含了能代表身份特征的官位名称。我们把称谓语分为亲属称谓语和社会称谓语,亲属称谓又按父系、母系、夫系、妻系来进行细分,并与《三国志》、《世说新语》中的亲属称谓进行比较,发现《宋书》的亲属称谓语含量丰富、且多样化,同一种称谓往往使用许多种不同的词语来表示,而且往往是用比较文言、书面化的词语,这是《宋书》亲属称谓语非常鲜明的一个特点。同时部分亲属称谓语还保留了上古汉语亲属称谓“小辈不分性别”的特点,这也体现了中古汉语单音词向复音词转化过渡时期单音词复音词并存、主用单音词的特点。《宋书》的社会称谓语数量丰富、内容博杂,尤其官职称谓语数量庞大,深入分析,可以了解南朝刘宋王朝的官位体制,“三公”已无实权,基本上成为赠官,中枢权利逐渐向三省的高层转移,体现了这个时期封建王朝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的要求,为“三省”制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全文共三章:第一章,在绪论中分别对称谓语的概念、称谓语研究现状、文章的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等进行了阐述。第二章,详细描述了《宋书》亲属称谓语的使用情况,在共时平面上,将《宋书》亲属称谓语与《三国志》、《世说新语》进行比较,考察《宋书》亲属称谓语的使用特点,进而观察亲属称谓语在中古时期的内部演变。第三章,通过对社会交际称谓系统、帝王官职称谓系统、性别年龄称谓系统、情感态度称谓系统的具体分析,勾勒出《宋书》社会称谓语概貌,并着重考察了一些富有时代特色且易误解的社会称谓语。同时通过《宋书》中官位称谓语的具体分析来展现南朝刘宋王朝的官位制度和士族边缘化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