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医用材料是一类可对有机体组织进行修复、替代与再生,具有特殊功能作用的新型高技术材料。聚氨酯(PU)材料是应用很广的生物医用材料之一,它具有优异的物理机械性能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但是其自身的疏水性限制了其在某些方面的使用。而PU材料的表面改性,可在不改变PU材料本体性质的前提下大大提高其亲水性和生物相容性。本文采用表面引发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SI-ATRP)、化学接枝、层层自组装等方法在PU材料表面分别接枝亲水性聚合物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具有电负性的天然生物多糖硫酸软骨素和硫酸软骨素/壳聚糖双分子层。采用全反射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ATR-FTIR),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原子力显微镜(AFM),水接触角测试等方法表征材料的化学组成、表面形貌和亲水性能,并且考察了修饰后材料表面的蛋白吸附和细胞黏附性能。结果表明:PVP修饰的PU表面亲水性提高,接触角由92°降低至46°,同未修饰的PU相比,牛血纤维蛋白原(BFG),牛血清白蛋白(BSA)和溶菌酶(LYS)三种蛋白的吸附量分别减少了88%、79%、63%,L-929小鼠成纤维细胞在改性后的表面黏附也相对减少;硫酸软骨素修饰的PU膜片,接触角可降低至52°,BFG、BSA的吸附量分别减少了77%、91%;自组装硫酸软骨素/壳聚糖多层双分子层的PU亲水性得到明显提高,接触角最低可至35°,并具有良好的排斥蛋白质非特异性吸附的能力,BFG、BSA的吸附量与未修饰PU相比下降了77%、60%。此外,L-929小鼠成纤维细胞能够较好地在修饰后的PU表面增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