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传统隐喻观将隐喻视为一种修辞手段,认为隐喻是对语言的修饰。然而,认知语言学家乔治莱考夫和马克约翰逊突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从认知角度研究隐喻,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他们认为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与隐喻息息相关,因而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认知方式。隐喻不再局限于修辞层面,其认知功能不仅在语言学界而且在翻译学领域都受到了学者们的关注。在翻译领域里如何保留隐喻的生动性和概念的完整性,再现隐喻的认知功能,成为一个广泛探讨的话题。概念隐喻理论从认知角度出发,打破了传统修辞学对隐喻翻译的局限,为隐喻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魔戒》是由英国作家、语言学家、近代奇幻文学鼻祖托尔金创作的长篇奇幻小说,已重印多次并被翻译成三十八种语言,但目前有关《魔戒》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修辞学、文学和文化领域,很少有关于《魔戒》中隐喻翻译的研究。因此,本文通过概念隐喻理论分析英国作家、语言学家托尔金的著作《魔戒》中的隐喻,以邓嘉宛和朱学恒的译本为案本,尝试从认知角度,运用概念隐喻理论和认知翻译理论对作品中隐喻的翻译及翻译方法进行探讨,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概念隐喻理论对文学作品中的隐喻翻译具有很好的解释力。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为引言;第二章是文献综述,简要介绍了隐喻理论的发展和隐喻翻译的发展;第三章是理论框架部分,详细分析了概念隐喻理论中的关键概念及隐喻运作机制;第四章对文本进行了具体解读,探讨了不同的翻译策略;第五部分为全文总结。本文旨在证明概念隐喻理论对隐喻翻译的重大影响,说明从认知角度对文学作品翻译的研究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