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波分析的简支梁损伤识别研究

来源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cap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损伤给土木工程结构安全带来了很大的隐患,尽早的发现、修复结构存在的损伤对于降低结构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有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检测结构中存在的内部缺陷损伤,这就要求发展能够运用于实际的损伤识别技术。损伤识别最早是在机械领域得到应用,到20世纪60年代结构无损检测技术才得到发展。在这过程中研究人员针对不同条件下的结构提出了很多损伤识别的方法。随着小波分析的应用,因其具有对结构局部特性和整体特性的双重描述而受到广大学者的青睐。本文主要采用小波分析理论对混凝土简支梁的损伤位置和程度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如下:首先,’介绍了国内外损伤识别发展的现状和现有识别方法的种类、小波分析的基本理论及与之相关的函数的性质与特点。回顾了小波分析理论的发展过程,以及基本的变换方法,连续小波变换、离散小波变换、多尺度分析等等。重点介绍了小波分析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损伤检测中的应用情况。其次,对于三种损伤工况的简支梁进行了数值模拟,采用bior6.8小波对其振型进行小波变换,然后分别采用小波变换系数、小波变换系数差对简支梁进行损伤位置的识别,并对这两种识别参数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对于处在振型平衡位置附近的损伤,小波变换模极大值这一类损伤指标是不能识别的。本文提出了采用两阶以上的振型数据组合分析的方法。本文还采用李氏指数探讨了简支梁的损伤程度,结果表明李氏指数可以一定程度上反应构件的损伤程度。最后,做了两种工况下的混凝土简支梁的模型,通过INV频率与振型测试系统获取了简支梁的一阶振型,然后通过小波变换的模极大值准确的识别了梁的损伤位置,验证了小波变换识别简支梁损伤的可行性。
其他文献
楔形桩是一种特殊的桩,大量的现场试验证明楔形桩的承载力大大高于同体积的等截面桩.本文通过对楔形桩特殊几何外形的分析,考虑楔形作用挤密土体提高桩侧阻力减小沉降,建立了
本文结合该抗震指南研究,对地铁车站横向抗震设计方法进行进一步研究。利用软土地下结构横向地震响应的有限差分时程分析方法,在10﹪概率水准地震剪切波输入作用下,对上海软土
本文基于活性粉末混凝土超高的强度、延性和良好的耐久性,提出采用钢丝网活性粉末混凝土作为永久性模板的概念,在充分了解和掌握了国内外有关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RPC模板的制作
本文总结了锅炉构架抗震研究的历史状况,简单回顾了结构振动控制发展的情况,为将被动控制技术应用于锅炉构架体系做了铺垫。 对辽电300MW锅炉构架体系模型进行动
  本文系统分析了上海地区钻孔桩测试资料的摩阻力实测值与规范建议值之比值γ随土的状态、埋深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将钻孔桩摩阻力与土性参数之间关系的理念存在的背离
应用薄壁结构的扭转分析理论,推导了偏载作用下单箱多室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的扭转微分方程。忽略波形钢腹板平面内纵向刚度,以“等代框架”的力学模型,推导了单箱多室波形钢腹板
结构混凝土的耐久性研究及其寿命评估是当今国际结构混凝土研究的前沿理论课题.在考虑多因素作用的混凝土耐久性研究领域,涉及的材料主要为普通和高强硅酸盐混凝土.实际上,节
随着建筑物跨度的增大、高度的增高以及结构抗灾害能力要求的提高,结构阻尼的地位在工程中也显得越来越重要,但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对结构阻尼的估计问题。本文在几种阻尼理论
本文主要研究了标准养护、干燥养护、再生骨料(RA)内养护、高吸水树脂(SAP)内养护和双掺再生骨料高吸水性树脂内养护这五种养护措施在0.45、0.40、0.35三种水胶比情况下对粉煤灰混凝土抗压强度和抗碳化性能的影响。通过抗压强度和快速碳化试验,研究了混凝土抗压强度和抗碳化性能随养护条件和粉煤灰掺量的变化规律以及其养护效果随不同水胶比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当粉煤灰掺量较少时混凝土的抗压强
本文在查阅大量国内外有关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较详细地叙述了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中钢轨道梁的荷载取值、结构构造设置原则。然后,利用有限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