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严复(1854-1921)是中国近代翻译史上杰出的翻译家。他先后翻译了八种西方重要的社会科学著作,率先把西方资产阶级学术思想系统地引进中国,对近代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对严复翻译的研究已经达到了一定程度,但大多数研究都是在传统的翻译理论中进行的。因此,不少研究结果需要改进。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以勒费维尔为代表的操纵学派主要研究翻译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和翻译对译入语文化和文学规范的影响。勒氏提出翻译活动自始至终受到译入语文化的影响,同时翻译对译入语文化也有反作用。这一理论将翻译现象置于历史、文化大背景中进行审视,把人们的注意力从“原文中心”转入了“译文中心”,对传统的翻译研究模式提出了挑战。它也为我们重新评价严复独特的翻译现象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本文应用操纵理论,对严复的翻译进行了分析研究。分析发现严复的翻译活动和当时的意识形态之间存在一种互动关系。一方面,当时的政治、文化等意识形态和时代背景,影响到严复翻译目的的确定、翻译材料的选择以及翻译策略的取舍。具体地说,严复启蒙国人和救亡图存的翻译目的和当时政治、文化意识形态的影响密不可分;他对哲学、经济、法律等书籍的引入同样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语境中意识形态因素的影响;同时严复对增、删、改等翻译策略的运用也符合当时的社会意识形态。另一方面,严复的翻译对当时的意识形态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严复译作中传达的进化论、自由、民主和科学观等,更新了人们的思想观念;让国人意识到了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给他们带来了全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推动了近代中国政治、经济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时的社会意识形态。此外,通过严复的个案研究,我们还意识到对译本的评论不可和这一译本产生的特定历史文化条件相分离。因此,翻译研究的中心不仅仅是文本间的比较,还应包含影响翻译活动的社会文化语境。这样,翻译研究才能更具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