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我增强是个体自我积极评价倾向的一种有力表现,具体指个体选择性地关注、强调与夸大自我积极的方面,而不是缺点。传统观点认为东方人不存在自我增强动机,因为东方文化更注重关系的和谐而不太重视自我的独立与实现,而按照Kitaymna和Markus的观点,积极自我评价的表达前提条件是需要个体“将自己和他人分离开来,并将自己看作是与他人截然不同的并且是更好的个体。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中国文化下的个体是否存在外显和内隐自我增强动机并尝试考察其表现方式。
研究一:通过内隐联结测验的实验范式(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IAT),以大学生为被试,考察中国特有的儒家文化下中国人的自我增强倾向及其在不同的关系情境下的变化。结果发现虽然中国人表现出强烈的自我增强倾向,即相对于陌生人来讲,被试对自己持有更加积极的评价,而且这种自我增强偏向并不受比较对象的影响,即使与那些被试对其有相当积极评价的亲密他人相比,个体的自我增强偏向的强度也并未减弱。
研究二:考察中国人强烈的内隐自我增强动机是否会外显地表现出来,并尝试探讨中国人外显自我增强动机的表现方式。具体方法是要求被试在八个因素上对其经历的成功与火败事件作自我归因同时推测包括母亲,父亲,恋人,好朋友,同学和陌生人可能对其成功与失败的归因。
统计结果发现,自我归因条件和推测他人归因条件都表现出明显的自我增强趋势,即相对于失败事件来讲,更倾向于将成功事件归因于能力,人格,动机和努力等内部因素。这种自我增强的趋势在被试推测亲密他人归因的条件下要比被试自我归因和推测陌生人归因的条件表现地更为明显。可以认为中国人存在自我增强动机,并且这种自我增强更多地是增强关系他人眼中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