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CSFV)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许多国家养猪业的烈性动物传染病。先天免疫防御系统会筑就机体抵抗病毒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其中干扰素(IFN)和干扰素刺激基因(ISGs)在宿主抗病毒防御中起关键作用。CSFV感染宿主后,激活I型IFN信号通路,引起其下游的ISGs转录表达,发挥抗CSFV作用。当前,抗CSFV特异性的ISGs及其抗病毒机制研究报道较少。因此,筛选抗CSFV特异性的ISGs并解析其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实验室前期利用过表达猪源ISGs细胞系结合表达萤火虫荧光素酶的报告CSFV,筛选到猪源2’-5’寡腺苷酸合成酶样蛋白(pOASL)为潜在的抗CSFV ISG。本实验旨在鉴定pOASL是否为抗CSFV ISG,并解析其如何发挥抗CSFV作用。我们从CSFV滴度、基因组拷贝数及非结构蛋白Npro表达水平证实,在不同感染复数(MOI=0.1或1)、感染后不同时间(24或48 h)过表达pOASL均可显著抑制CSFV的复制,且pOASL从接毒后6 h开始呈现抗病毒活性,在感染后12 h其抗病毒作用达到最大;相反,利用siRNA干扰分子有效下调内源性pOASL后,从CSFV滴度、基因组拷贝数及非结构蛋白Npro表达水平证实,沉默内源性pOASL显著促进了CSFV复制。基于以上研究,我们鉴定pOASL确为抗CSFV ISG。此外,我们探究了CSFV感染对pOASL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CSFV感染后的3、6、12、24、36和48h均可检测到PK-15细胞中pOASL mRNA转录水平发生上调,即CSFV感染能够上调PK-15细胞中pOASL的转录水平。与此同时,不同感染复数(MOI=0.1和1)的CSFV感染PK-15细胞,也能上调pOASL的转录水平。pOASL为OAS蛋白家族成员且具有OAS结构域,在pOASL抗CSFV机制方面,其可能利用经典的OAS/RNase L通路发挥抗病毒作用。试验结果证实,沉默内源性RNase L后,pOASL仍具有抗CSFV活性,即pOASL发挥抗病毒作用并不依赖于RNase L通路。我们进一步研究pOASL发挥抗CSFV作用是否依赖于IFN信号通路,研究结果证实pOASL能够增强IFN-β信号通路。总之,我们鉴定了pOASL为抗CSFV ISG,其发挥抗病毒作用依赖于增强I型IFN信号通路而不依赖于经典的OAS/RNase L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