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变应性鼻炎是人体对某些过敏原敏感性增高而出现的以鼻粘膜病变为主的一种变态反应,是机体对外界某些过敏原敏感性增高,而表现为以鼻粘膜的病变为主的一种临床常见病,属I型变态反应性疾病。临床以鼻塞、鼻痒、流涕、喷嚏为主症,其具有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的特点,目前尚无特效药根治,但中医药防治变应性鼻炎的研究,尤其是针刺加上火针治疗已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关注,临床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显示了中医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优势。本文通过针刺加上火针治疗的文献研究,系统回顾祖国医学及现代医学对变态性鼻炎的认识及研究概况,同时通过临床研究实践对照性观察中西药不同治疗方法对该病的治疗效果及可能机理,并为临床的广泛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将120名门诊的常年变应性鼻炎患者按照简单随机化法随机分为A普通针刺组、B麻黄素滴鼻剂组、C普通针刺组+火针组、D组火针组。连续治疗4周后观察患者症状、体征评分,以及血清总IgE水平变化。并于治疗的第30天、60天随访临床疗效改变情况。结果:治疗前四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症状及体征积分、血清总IgE水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经过2周治疗后,除了A普通针刺组,其余三组症状、体征积分都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并且组间有差异,以B麻黄素滴鼻剂组症状、体征改善最明显;治疗4疗程后除了四组症状、体征积分都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并且组间有差异,以C针刺+火针组效果最好。其中C针刺+火针组对喷嚏、流涕、鼻堵症状改善明显,D火针组对鼻痒症状改善明显。提示针灸疗法,特别是火针配合针刺在改善变应性鼻炎患者症状、体征积分优于麻黄素滴鼻,虽然普通针刺组起效稍慢,但是4疗程后也能达到比麻黄素滴鼻更好的效果。治疗4疗程后除了B麻黄素滴鼻剂组,其余三组血清总IgE水平都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并且组间有差异,以C针刺+火针组体征改善最明显。提示麻黄素滴鼻虽然缓解症状迅速,但只是在于使局部毛细血管收缩从而缓解症状,对免疫系统无干预性。治疗4周后根据症状、体征积分综合评估,四组临床疗效依次是80.00%、76.67%、93.33%、86.67%(P<0.05),提示各组治疗后临床疗效都令人满意,其中C针刺+火针组最佳。治疗30天后评估发现,四组临床疗效依次是73.33%、60.00%、93.33%、86.67%(P<0.05);治疗60天随访评估,四组临床疗效依次是73.33%、23.33%、93.33%、86.67%(P<0.05)。分析数据发现,C针刺+火针组和D火针组的临床疗效在随访过程中无变化,提示这两组患者的远期疗效稳定;A普通针刺组在治疗后30天时的临床疗效下降至73.33%,但往后一直维持,提示普通针刺随不如火针组、火针+针刺组巩固,但仍有一个满意的疗效。B麻黄素滴鼻剂组在治疗后30天时的临床疗效下降至60%,60天后下降至23.33%,提示麻黄素滴鼻远期疗效差,只能暂时解决局部症状体征。结论:1.麻黄素滴鼻能快速缓解患者症状,但是远期疗效不佳,而且不能抑制血清IgE水平。2.针灸疗法可明显降低常年变应性鼻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评分,抑制血清总IgE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调理免疫系统机能,其中以火针+针刺组效果最佳,而且远期疗效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