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扁平苔藓(lichen planus,LP)是一种伴有慢性浅表性炎症的皮肤-粘膜角化异常性疾病。皮肤及粘膜可单独或同时发病。口腔病损称为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是口腔粘膜病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部分病损可发生恶变,世界卫生组织(WTO)将其列为可能的癌前状态。其典型病理特征为上皮下淋巴细胞浸润带、上皮内T细胞数量增多和基底上皮细胞液化变性。在临床上可分为网纹型、丘疹型、斑块型、水疱型、萎缩型和糜烂型6种。OLP的病因至今尚不十分清楚,目前认为是一种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其病程慢性迁延,治疗已成为临床上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目前还没有治愈OLP的方法。实验发现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eratinocyte growth factor,KGF)能特异性的促进上皮细胞的增殖,而不作用于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可用于治疗因上皮细胞损伤引起的溃疡,加速伤口的愈合。本实验通过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正常口腔粘膜与口腔扁平苔藓组织中KGF、KGFR蛋白及KGF mRNA的分布情况,以观察KGF及其受体KGFR在口腔扁平苔藓中的变化情况,探讨其在口腔扁平苔藓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为临床上治疗口腔扁平苔藓提供新的思路。方法:1.收集临床及病理确诊的正常口腔粘膜10例及口腔扁平苔藓粘膜30例,将每个标本的七张连续切片分别进行HE染色、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和阴性对照(3张)。根据免疫组化结果从蛋白水平观察KGF和KGFR在两种组织中的表达;根据原位杂交结果从分子水平观察KGF在两种组织中的表达情况。2.对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的结果进行图像分析:切片输人图像分析系统,对表达强度进行半定量分析。每张切片计算5个高倍视野下总阳性细胞数,并取其均数;同时自切片染色的中心区域上下左右各选择相同面积有代表性的区域,检测平均光密度(opticaI density,OD)。3.采用SPSS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KGF mRNA阳性细胞数及光密度值和KGF、KGFR蛋白光密度值,结果以均数和标准差((?)±s)描述。显著性检验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f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KGF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正常口腔粘膜中,全层上皮细胞的胞质中均可见KGF阳性表达,KGF在基底层细胞胞质中的表达较弱,呈阳性表达。在棘层细胞胞质中表达明显增加,呈强阳性表达。角化层也可见阳性着色。结缔组织中,部分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的胞质中可见KGF阳性表达;在口腔扁平苔藓组织中,KGF在上皮细胞的表达与在正常口腔粘膜相似,但染色强度较正常口腔粘膜减弱,阳性表达主要位于棘层细胞胞质中。在基底层细胞胞质中,KGF弱阳性表达。在结缔组织中,也可见部分成纤维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胞质中KGF阳性表达,但染色强度较正常口腔粘膜减弱。2、KGFR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正常口腔粘膜中,KGFR在全层上皮细胞胞膜、部分细胞胞质中阳性表达。KGFR在基底层的表达最强,呈强阳性表达。其余各层阳性表达均匀。结缔组织中,部分血管内皮细胞的胞膜和胞质中可见KGFR阳性表达,成纤维细胞未见KGFR阳性表达;在口腔扁平苔藓组织中,KGFR在上皮细胞的阳性表达主要位于棘层及基底层细胞胞膜和胞质中。结缔组织中,可见大量的血管内皮细胞阳性着色,染色程度较正常口腔粘膜增强。成纤维细胞亦未见KGFR阳性表达。3、免疫组化结果平均光密度检测:与正常口腔粘膜组相比,KGF在口腔扁平苔藓上皮和间质中的表达均降低,两组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与正常口腔粘膜组相比,KGFR在口腔扁平苔藓组上皮中的表达降低,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而在间质中的表达增强,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4、原位杂交结果显示:两种组织的结缔组织中部分成纤维细胞、部分血管内皮细胞胞质中可见KGFmRNA阳性表达,而两种组织的上皮细胞中均未见KGFmRNA阳性表达。阳性细胞计数结果显示OLP组较正常口腔粘膜组减少,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平均光密度检测结果显示OLP组较正常口腔粘膜组减弱,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发现口腔扁平苔藓组织中KGF及其受体KGFR表达减少和分布的差异,提示KGF及其受体KGFR在口腔扁平苔藓的发生过程中可能发挥一定作用,为临床上治疗口腔扁平苔藓提供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