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相对较高层次的职业教育,对促进区域发展和劳动就业有着重大意义,特别是经过10多年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得到进一步提高,然而,数量巨大且逐年递增的高职院校毕业生不断地涌入社会,强烈地冲击着就业市场,随之而来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便渐渐地凸现出来。“就业乃民生之本”。高职院校毕业生作为全社会就业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大众化就业的主力军,他们的就业问题一直是倍受社会关注的焦点,这事关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事关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切身利益,事关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近年来,安徽省高等职业教育一路蓬勃发展,这既是对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做出重要贡献,更是为社会培养出了一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实现安徽中部崛起做出了不可替代的突出贡献。然而,在安徽省高等职业教育高速发展的事实背后,一些与发展并存的隐性危机也逐渐暴露出来,有些已经成为了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中的重要瓶颈。具体现象包括:人才培养定位模糊;教育教学质量下滑;学生综合素质普遍不高;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越来越难等等。最终使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就业状况堪忧的问题升级为学生、家长、学校、政府乃至全社会所普遍关注的热点。本文从关注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所存在的问题入手,选择安徽省高职院校毕业生为实证研究对象,重点运用问卷调查法、比较研究法、统计法、文献研究法,深入分析造成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成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文章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部分展开研究:本文第一章是绪论部分,首先介绍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然后对几个相关的概念做了界定,接着详细地评述国内外研究现状,最后简述论文研究的内容和方法。第二章是提出问题部分,主要从安徽省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调查入手,根据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总结指出安徽省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问题所在,具体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一是毕业生普遍不了解就业方针政策,认为政府对大学生就业的扶持力度不够。二是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学生普遍都对学校的工作不够满意。三是不少高职院校没有准确地根据市场及职业岗位需求设置专业,以致培养的人才‘不适应岗位要求,就业率低,就业质量不高。四是毕业生普遍存在就业准备不充分和专业知识与技能“两软”的现象。五是多数毕业生都想到大城市、大机关、大企业就业,愿意下基层的极少,毕业生缺乏吃苦和奋斗的精神。六是毕业生的就业途径和取向还存在一些问题。第三章是本文一大重点,即分析问题部分。对成因的分析是以毕业生就业所处外部环境和拥有内部资源为切入点,通过运用SWOT分析法,指出当前安徽省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优势主要表现为就业观念、就业态度及薪酬期望方面的比较优势,就业心理准备上和岗位职业能力储备上的先发优势,技术应用能力较强、专业对口特色及订单式培养带来的就业竞争优势。劣势主要表现在毕业生的专科文凭相对弱势、人文素质普遍不高以及个性心理不够稳定等三方面。机会主要表现为安徽省经济快速发展和中小企业的涌现,安徽省的就业市场对高技能人才需求量较大,国家对职业教育和就业工作的重视与日俱增,用人观念的转变给高职院校毕业生带来就业机会。威胁主要表现在整个社会的就业形势还比较严峻,就业双方的市场地位逐渐失衡,不少用人单位仍追求高学历,社会心理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存有偏见、专业同质化滋生结构性失业隐患等五个方面。第四章是解决问题部分,也是本文的另一大重点,主要从三个层面提出解决当前安徽省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对策建议。第一,政府与社会应加大资金投入和宣传力度,营造高职就业的良好环境;增强对高职院校的调控力度,落实毕业生就业政策;建立教育行政部门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之间的沟通与联动机制;积极构建多元化的就业渠道。第二,高职院校应找准人才培养定位,突出办学特色;积极促进校企合作,推动产学研结合;突出就业指导的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做好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第三,毕业生自身应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提升就业能力;正确评价自我,把握好就业期望值;注重实践经验的培养,增强社会适应能力;自觉提升职业道德素质,加强诚信意识的培养。本文最后一章是结论与讨论部分,重点是提炼出本文的研究结论,并指出创新与特色,同时也点出不足。安徽省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是一项大课题,其研究涉及面比较宽,客观来说,本文要解决所有相关问题是不现实的,但是本人力求从真实的调研基础数据出发,从源头上探究,并结合实际,找出线索,厘清思路,为今后的重点研究探明方向,抛砖引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