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低温胁迫是自然界中常见的非生物胁迫之一。黄瓜属冷敏型植物,低温胁迫严重影响黄瓜的产量和品质。本试验以低温耐受性不同的两种生态型黄瓜品种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一氧化氮(NO)对低温的响应,旨在探讨NO提高黄瓜低温耐受性的分子机制,丰富NO提高黄瓜低温耐受性的理论基础,同时为生产应用提供参考价值。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适宜浓度的NO处理可以显著提高黄瓜幼苗的低温耐受性,降低叶片的冷害指数及相对电导率,从而减轻低温对黄瓜幼苗的伤害。外源SNP浓度为1.00mmol/L时,处理效果最佳,ZN407和ZN461幼苗的冷害指数分别比对照降低了42.43%和44.37%:2.低温胁迫下,适宜浓度的SNP处理可以显著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维持较高的叶绿素原初光能转换效率(Fv/Fm),减轻低温胁迫对黄瓜幼苗叶片的光抑制程度;3.低温胁迫下,适宜浓度的SNP处理可通过提高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细胞的渗透势,降低因失水对细胞造成的伤害。但脯氨酸的含量与对照相比无明显变化,表明脯氨酸含量的变化与NO处理无显著相关;4.黄瓜幼苗内源NO的产生来自两个独立的路径,分别为黄瓜一氧化氮合酶(CuNOA)途径和硝酸还原酶(NR)途径;CuNOA定位于线粒体且表达受低温的诱导;CuNOA能够回补拟南芥突变体noal的表型,且拟南芥过量表达株系低温耐受性明显增加:CuNOA过量表达黄瓜转基因株系低温耐受性提高,而干扰表达黄瓜株系低温耐受性则显著降低;5. CuNOA的表达可影响淀粉粒的合成,促进了淀粉合成基因SS1和SS3的上调,并降低SA1的表达。CuNOA受低温诱导且产生NO,上调SS1和SS3的表达,同时抑制SA1的表达,且促进淀粉粒的形成,进而提高黄瓜幼苗低温耐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