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据世界统计资料表明,中风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4大疾病之一,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中风在今后仍将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类主要疾病,中风包括现代医学的脑出血、脑梗塞、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多种疾病。中风的高复发率和高致残率一直是世界医学界关注的重点。初发中风患者只要有一次发病,其潜在的复发因素将使1/3~1/2的患者面临着再次复发的危险。中风患者每复发一次,其病情就会较前加重,疗效和预后亦较差,死亡率和致残率会明显增加。因此控制中风高复发率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本课题在进行了大量文献检索的基础上,筛选出与缺血性中风发病及复发关系较密切的相关因素:同型半胱氨酸(HCY)、抗凝血酶原Ⅲ(AT-Ⅲ)、纤维蛋白原(Fg),通过临床观察,对照头针疗法与体针疗法对以上各因素的调节,同时通过对比两种治疗方法对缺血性中风复发率的影响,以期为预防缺血性中风的复发寻求操作简单且有效的治疗方法。 方法 全部60例受试对象均为武汉市第一医院针灸科的住院及门诊患者。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6年国家中医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试行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由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为缺血性中风病人为研究对象。以查随机表的方法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即头针治疗组32例和常规体针对照组28例,头针治疗组根据《头皮针穴名国际标准化方案》取健侧顶颞前斜线(前顶至悬厘)与顶颞后斜线(百会至曲鬓)留针30分钟,留针期间每间隔10分钟行针1次,每针1-3分钟,同时在留针期间需配合主动或被动活动患肢。每日1次,6次为1个疗程,两个疗程之间间隔1天,连续治疗8个疗程(即2个月);常规体针对照组选穴依据《针灸学》“中经络”的治则及处方,滋养肝肾,通经活络,上肢取肩髑、曲池、外关、手三里、合谷;下肢取环跳、阳陵泉、足三里、解溪、昆仑,均取双侧穴位,每穴留针30分钟,每间隔10min行针1次(平补平泻),每穴1-3分钟。每日1次,6次为1个疗程,两个疗程之间间隔1天,共治疗8个疗程(即2个月)。两组病例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二个月及第六个月采静脉血观察血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AT-Ⅲ含量的变化。同时,在治疗后第六个月比较头针治疗组与体针对照组的中风复发率,最后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 结果 1.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后第二个月,比较头针治疗组与体针对照组的临床疗效,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 2.治疗后第二个月,头针治疗组与体针对照组血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含量均较治疗前降低,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1),且头针治疗组于治疗后第二及第六个月同型半胱氨酸及纤维蛋白原含量均较体针治疗组降低明显,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 3.治疗后第二个月,头针治疗组与体针对照组血清抗凝血酶原Ⅲ(AT-Ⅲ)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1),且头针治疗组于治疗后第二及第六个月血清AT-Ⅲ水平均较体针对照组升高明显,经统计学处理有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