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代诗歌(约1870——约1940)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史上的最后一个辉煌时期,叙事诗更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叙事诗创作方面开拓新题材、创造新意境的努力是各派诗人共同努力的方向。本文就试图以乐府歌行、“长庆体”、近体组诗这三种有代表性的传统叙事诗体为例,探究中国古典诗歌在近代演变的若干规律。主要观点是认为诗体对诗歌本身的“规约”作用是传统诗歌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乐府歌行一般来说体式较为自由,可以较多地引入新意象、新语汇,因而成为近代“新派诗"的主要形式,同时一部分坚持传统的近代诗人的乐府诗创作也有多用新语汇、“流行语”以求贴近现实的现象。而同属古体诗的“长庆体”则受近体诗影响较深,在题材、声律、语汇方面都有较为严格的限制,从而影响了对近代现实的表现,诗人们只能通过选用人们熟悉的题材以及自注、小序等辅助手段阐明诗意。近体诗由于篇幅较短,体制、语汇方面的限制也较为严格,往往通过联章组诗来弥补这一缺陷,但其对现实的表现仍然因为种种限制而流于隐约晦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