胀罐酱油污染微生物的分离鉴定与性质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llljjjjjxxx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酱油是我国历史悠久的酿造型调味食品,深受广大人民欢迎。随着对酱油探究的逐步深入,发现酱油对人体具有保健作用,而良好的酱油品质是发挥其保健作用的基础。若酱油发生胀气、胀罐等现象,不仅影响产品外观,而且会降低酱油的品质。研究发现,酱油胀气、胀罐现象的发生与微生物活动密切相关。因此,本论文从酱油成品与酱醅的基本理化性质,以及酱油中微生物组成两方面入手,对三个不同产地的酱油进行分析,试图阐释酱油发生胀罐、胀气的原因。主要的研究方法与成果如下:⑴运用生化检测手段与HPLC技术研究了同批次正常成品酱油与胀罐酱油的基本理化性质,包括酱油的p H值、总酸度、含盐量、还原糖、乳酸与乙酸等。实验结果表明酱油样品中乙酸含量差异较小,且含盐量在标准范围16%~18%之内。胀罐酱油中乳酸含量均高于正常酱油,而还原糖含量却低于正常酱油。说明胀罐酱油的部分理化性质发生了改变。⑵运用传统的平板培养与巢式PCR-DGGE技术研究了胀罐酱油与正常酱油中主要污染菌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平板培养筛选到4株菌(Bacillus subtilis,Lactobacillus acidipiscis,B.oleronius和B.flexus);巢式PCR-DGGE方法鉴定到4株菌(L.piscium,L.pobuzihii,L.acidipiscis和Lactobacillus sp.);两种方法均能鉴定到L.acidipiscis菌株。正常酱油中主要污染菌为B.subtilis,B.oleronius,L.piscium和L.pobuzihii;胀罐酱油中主要污染菌为B.subtilis,B.oleronius,B.flexus,L.piscium,L.pobuzihii,L.acidipiscis和Lactobacillus sp..可看出胀罐成品酱油中污染菌多于正常酱油,而腐败酱油的理化性质改变可能与其中的微生物生长代谢相关。⑶为了筛选到产气能力较强的菌株,本研究从酱醅中筛选到2株新的微生物菌株(Enterobacter aerogenes,Enterococcus faecium),其中E.aerogenes产气能力很强。将(E.aerogenes,E.faecium,L.acidipiscis)三株产气菌接种到成品酱油中,发现酱油p H值会发生微弱改变;并且这三株菌对温度、p H值、盐度均有一定程度的耐受性。说明酱醅中污染微生物若灭菌不彻底,遗留在酱油成品中,会导致酱油胀气腐败。这三株菌的分离鉴定,对酱油的质量保证和食用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以上研究,我们初步探究了胀罐酱油发生腐败的原因,为酱油生产与保藏提供了实验与技术支持。
其他文献
摘要:烟草企业排程管理的任务是按照销量订单和生产效率等各种情况作用下,制定企业排程的排程计划,从而指导各部门进行卷烟的生产活动。属于多重约束和组合优化问题,并且已经
<正>管理不仅仅是机械化地按照某些制度进行管理,更重要的是教其做人做事的道理。那么,对小学要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呢?下面笔者根据在教育教学上的实践,提出几点建议与大家进
会议
以高铁“霸座”的写作训练为例,探讨如何从思维梯度、思想升级、辩证说理、语言打磨四个角度入手,构筑学生的思维梯度。
情感渗透是教育教学发展的新名词,社会都给予了充分的关注,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效的将情感渗透与小学美术教学进行有效结合。本文根据情感
利用1953~2013年丽水市逐日最高气温资料,通过多尺度趋势分析方法研究丽水高温的初、终日期,以及高温在年、月尺度上的变化趋势,并采用Morlet小波分析和多窗口谱分析对丽水高温的
<正>金城出版社2019年3月出版220.00元金城出版社GOLD WALL PRESS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利泽东二路3号邮编:100102直辖部电话:(010) 64398166 84252396官方网站:http://www.b
期刊
周世俭,现为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国际贸易研究所副所长。1967年毕业于北京对外贸易学院;1986年获美国乔治&#183;华盛顿大学名誉工商管理硕士;1990年任教于经贸大学对外经
黄鲫鱼(Setipinna taty)是我国产量较大的低值鱼之一,味道鲜美,营养价值比较高。但是黄鲫鱼的个体小、肉质薄,其加工利用程度较低。而随着海洋鱼类资源的减少,人们开始逐渐注
随着交通量的不断增大,隧道火灾发生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大,对隧道路面火灾安全性的评价以及如何提高路面的火灾安全性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这也是目前管理、设计、施工、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