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四史列传论赞研究

来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clav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赞是史家抒发议论、表达思想的重要形式,列传为前四史中的主体,论赞与列传始自司马迁,历代作史者,相继承袭,不出其范围。本文纵贯前四史,从列传论赞的形式、内容、思想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发现论赞在前四史中的传承发展及原因。  首先,在源流与形式方面,主要对论赞的形成追根溯源,其来源于先秦典籍,在《史记》中确立,并定名为“太史公日”。后世史家相继仿作,使其不断发展变化,成为史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论赞在名称、位置上亦有改变,《汉书》改“太史公日”为“赞日”,《后汉书》又“论”又“赞”,《三国志》言“评日”。在位置上,主要分为篇前序论、篇后赞论、夹叙夹议之论传三种形式。  其次,在内容方面,包含臧否人物、资料取舍、增补史事三部分。臧否人物中,著史者对于具有正义仁德的完美人格者直接褒美,对于刻薄少恩的历史人物多以贬斥之语评之。史家在资料取舍方面,都持有共同的原则:选取切世大事的史料,摒弃不真实的史料。此外,为了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往往在论赞中补充史事,彰显了前四史列传论赞内容的丰富多彩。  最后,列传论赞所显示的史家思想,既有一定的继承性,又有明显的不同。这种异同表现在天道观、儒学观和史学观三方面。天道观方面,司马迁强调人的作用,班固对于天命深信不疑,范晔与陈寿既相信天命的存在,又强调人为的重要性。儒家思想始终贯穿于前四史中,司马迁在论赞中所显示出的思想倾向为尊儒尚道,班固为独尊儒学,范晔更加注重儒学的教化作用,陈寿则是以儒义贯史事。史学观方面,作史者能够站在客观公允的角度,秉笔直书,但有时迫于当朝统治者的压力,而回护曲笔。
其他文献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不仅在全球范围内重新定义了媒体与社会,而且也以其开放性、大众化、交互性、匿名性、时空跨越性与技术上的低门槛等优势,重新定义了人们的生存和交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