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不同时期扩散峰度成像的各个参数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得出演变规律,并且与脑梗死不同时期的扩散张量成像的各个参数进行对比,有利于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应用西门子3.0T磁共振,对95例患者进行常规MRI扫描、DWI序列及DKI序列扫描,并将患者分为五组:超急性期10例、急性期12例、亚急性期早期33例、亚急性期晚期20例、慢性期20例,得到常规MRI图像、DWI图像、DKI的相关参数图及校正过的DTI相关参数图,在DKI及DTI各个参数图上测量病变区及对照区各参数值,计算参数的百分比变化率,得出各参数的变化情况,进一步分析得出各参数值随时间的演变规律,测量结果采用SPSS 19.0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根据各个参数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中,出现假正常化的时间由病变区域与对侧正常区域平均扩散峰度值及平均扩散系数值的信号比,应用最小线性二乘法得出。结果DKI各个参数值的变化情况:MK、K丄、K//在脑组织发生梗死后升高,在急性期达到高峰,之后随时间延长逐渐下降,DTI各个参数值的变化情况:MD、D丄、D//在脑组织梗死后降低,急性期达到最低,随时间延长逐渐升高,并均出现与对侧正常脑组织数值相等的时期,即为假正常化时期,并且MK值出现假正常化的时间晚于MD假正常化的时间。DKI各参数MK、K丄、K//变化幅度比DTI各参数MD、D丄、D//的变化幅度大,百分比变化率数值高,并且平行方向参数的变化均大于垂直方向参数的变化。结论扩散峰度成像评价脑梗死优于扩散张量成像,它能更全面的分析脑梗死微观结构的改变,揭示脑梗死的病理生理机制,为其早期诊断意义重大,同时对于不同时期脑梗死有明确的显示,有利于脑梗死的治疗,对患者的预后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