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体系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yan3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回暖,建筑业有了较快的发展。然而,建筑业作为我国的支柱性产业,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增加环境负荷。相对于其他产业来说,建筑业应对自然资源、能源的消耗和环境污染承担更多的责任。基于以上分析,建筑业实行可持续发展已经迫在眉睫,要实现建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对工程项目的整个建设过程进行全过程管理,将可持续发展理念体现在建设项目全过程中。然而,施工阶段是与自然环境接触最直接的环节,也是建筑业推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关键所在。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是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对传统施工技术的一种革新和发展,绿色施工的核心是达到资源的高效率利用,在施工过程中强调低能耗和环境保护,因此,建筑工程项目在施工阶段进行可持续发展的控制和管理就要着手绿色施工的实施。建立科学性、可操性强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工程项目进行绿色施工评价能够促进我国建筑工程绿色施工实施过程趋于正规和标准,从而推动绿色施工的发展。本文针对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深入研究,结合我国建筑业自身发展的特点,对比分析了国内外现有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并加以借鉴。最终建立了一套全面科学具有较强实用性的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以求准确评价建筑工程施工的绿色等级,推动我国绿色施工的全面发展。主要内容包括:(1)以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的基本理论为出发点,依据绿色施工的概念和内涵、可持续发展理论、以及综合评价方法理论进行系统分析,将绿色施工的具体内容概括为“四节一环保”和绿色施工管理六个大方面,同时针对每个方面进行深入细化的研究分析。(2)分别从发展历程、指标体系、评价结果三个方面对比分析国内外主要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系统分析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非绿色”的影响因素。同时结合我国建筑施工的特点,以及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从“四节一环保”和绿色施工管理六大方面建立了完整的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3)考虑到绿色施工是一个涉及目标多、影响因素广、层次复杂的综合系统,同时也是一个具有“灰色性”的综合系统,因此,本文结合绿色施工自身特点,在评价方法中引入灰色聚类评价模型,从而提高该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准确性。(4)将所建立的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及灰色聚类评价模型应用到实际在建项目中,通过实例分析,来验证本文所构建的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及其实际应用能力。
其他文献
近十年,我国社会工作得到快速发展,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已初步形成上海、深圳、江西万载和广州、珠海等几种典型发展模式。但这些模式都仍不够成熟,各有利弊。文章通过对以上几
本研究在阐述社会福利概念及政府福利责任演进的基础上,从福利经济学视角,考察了孤儿家庭寄养福利政策参与主体间的经济互动,揭示了该项政策在公平与效率、经济交易与社会道
对教育法律纠纷进行司法审查符合行政法基本理论,具有一定的正当性与必要性。由于教育领域的专业性与特殊性,不宜将全部教育法律纠纷纳入司法审查范畴,应依据利益衡平原则从
非句法结构的词汇化指的是两个相邻的无组合关系的成分序列,由非结构单位凝固成词的演变过程。本文以绍兴方言副词非句法结构的词汇化现象为研究对象,参考历史文献,在相对封闭的
我国的绿色施工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较晚于西方发达国家。由于缺乏先进技术和经验,加之在管理上和政策上的不完善,我国绿色施工在实际应用与推广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已成为我国
选取土地、资本、劳动、技术和通信等投入量作为输入指标,城市经济总量和地方财政收入输出指标,构建指标体系,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并通过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技
通过对福建三明格氏栲天然林及在其采伐迹地上营造的 33年生格氏栲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土壤非保护性有机 C含量及分配的研究 ,结果表明 ,格氏栲天然林 0~ 10 0 cm土层内土壤有
<正>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医院,担负着本地区大部分重危病人的诊治任务。1990年以来,每年门、急诊人次在80万以上,出院病人数在11000人次以上。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住院病人占出
通过对中亚热带格氏栲天然林 (natural forest of Castanopsis kawakamii,约 15 0 a)、格氏栲和杉木人工林 (monocultureplantations of C.kawakamii and Cunninghamia lance
1394总线以其高传输速率、低延迟、高可靠性等特点在航空领域逐渐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机载环境下直接进行试验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和风险,因此需要构建地面仿真系统进行大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