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野杏(Armeniaca vulgaris var.ansu)具有重要的生态及经济价值,应用前景广阔,极具开发潜力。本文以野杏家系子代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其物候特征、生长性状、经济性状、果实营养成分及遗传变异情况,通过综合评价选择优良野杏家系,以期为该树种的良种选育及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38个野杏家系在3月底4月初萌动,4月中旬左右开花,4月下旬左右落花,整个花期持续18~25d,花期最长的家系为167号。38个野杏家系在4月下旬坐果,7月中旬落果,整个果期持续75~83d,果期最长的家系为260号。38个野杏家系在4月下旬展叶,11月上旬落叶,整个生长期持续188~204d,生长期最长的家系为258号。其中167号家系开花最早,可作为早春观花资源。119号、166号家系开花最晚,可作为晚花的育种亲本材料。260号家系果期最长,120号坐果最早,119号、143号、253号、166号及260号果实成熟最晚。根据物候观测数据,采用Ward法进行聚类分析,聚类结果将供试样本分成5类。(2)17个定性描述性状中,叶片颜色、果实口感等主要性状符合野杏表型性状的基本特征,30个定量描述性状满足正态性分布。野杏表型性状在家系间及家系内存在丰富的差异,家系间的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72.57%,家系间的方差分量(66.06%)大于家系内(23.98%),种源间的方差分量(67.44%)大于种源内(44.07%),家系间变异是野杏表型性状变异的主要来源;性状平均变异系数幅度为13%~48%,野杏家系表现出丰富的表型性状多样性。野杏家系在果、核、仁三径方面的遗传力为0.01~0.98。聚类分析可将野杏家系分为3大类,第1类的果形指数最大,出仁率最高,可作为选育高出仁率或特殊果形的亲本繁育材料;第2类的核壳最厚,出核率最高,可作核壳类资源;第3类的果实最大,核形指数、仁形指数最大,单株产量最高,糖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V_C含量最高,可鲜食或加工利用果肉,也可用作选育特殊核形或仁形的亲本材料。(3)野杏家系生长及经济性状中有54对呈极显著正相关,44对呈显著正相关。单株产量主要受果、核性状的影响,出仁率主要受核性状的影响,出核率和糖含量均主要受果实大小的影响,V_C含量主要受核、仁性状、糖含量及可溶性固形物的影响。经济性状与SSR标记的关联分析表明,在极显著(p<0.01)条件下,GLM模型检测到37个位点分别与13个性状相关联、MLM模型检测到29个位点分别与12个。主成分分析对30个野杏家系性状提取出8个主分量,累积贡献率为79.682%,反映了综合性状的大部分信息。按照25%的入选率,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家系为119号、102号、165号、142号、120号、253号、118号、258号、234号、243号。通过概率分级法筛选出7个核壳用类型的家系、11个大果类型的家系,7个高出核率类型的家系,8个高出仁率类型的家系,7个丰产类型的家系,9个高含糖量类型的家系,7个高V_C含量的家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