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初步观察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分析远期非手术椎体新发骨折的相关因素。方法:(1):回顾研究2005年01月~2009年12月我中心收治的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102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术后3天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观察患者疼痛改善情况;拍摄胸腰椎正侧位片观察椎体高度恢复及后凸纠正情况;记录骨水泥渗漏等相关并发症。(2):回顾研究102例病例的随访资料,根据随访结果按有无再骨折出现将患者分成再骨折组及未骨折组(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在一般情况(性别、年龄、骨密度、术前骨折椎体数目、骨折压缩程度、腰椎侧凸畸形、术前及术后脊柱矢状面后凸角)、手术因素(手术强化椎体个数、手术入路(单侧或双侧)、骨水泥量、骨水泥渗漏、椎体高度恢复程度)、外伤史、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史方面的差异。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卡方检验分析诸因素与非手术椎体新发骨折的相关性,将各相关因素引入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术后非手术椎体新发骨折的主要因素。结果:所有患者均安全耐受手术,手术时间30~55min,平均45min。手术总共强化133个骨折椎体。其中行单侧穿刺110个椎体,双侧穿刺23个椎体,每个伤椎骨水泥注射量为2.5~8.0ml,平均3.86ml,患者VAS评分由术前平均(7.8±0.4)分降至术后3天的平均(2.8±0.6)分(p<0.05);后凸由术前平均(24.5±4.0)°改善至术后(18.0±3.8)°(p<0.05)。椎体高度由术前(15.23±2.4)mm改善至术后(22.91±3.2)mm(p<0.05),术中有18例出现骨水泥向椎间盘渗漏,没有出现椎管渗漏,术后所有患者均无神经损伤表现,无肺部栓塞等相关并发症发生。完整收集所有患者的随访资料,随访时间均超过2年,随访中共有20例患者先后出现非手术椎体新发骨折,再骨折率为19.6%,单因素分析显示骨密度、术前骨折椎体数目、手术强化椎体个数、骨折压缩程度、骨水泥渗漏及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史与术后非手术椎体新发骨折相关(p<0.05);各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骨质疏松程度重(OR=0.090)、手术强化椎体数目多(OR=9.682)及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OR=9.584)是术后非手术椎体新发骨折的高危因素。结论:椎体后凸成形术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近期疗效显著,能立即稳定伤椎,起到迅速止痛作用;由于球囊的扩张作用,恢复了椎体的高度,纠正了由于椎体压缩导致的脊柱后凸畸形,同时降低了骨水泥渗漏的几率。远期术后非手术椎体新发骨折的出现影响因素可能是多方面的,骨质疏松程度重、手术强化椎体数目多及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是引起术后非手术椎体新发骨折的高危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