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发展对支出型贫困的影响研究 ——以安徽省为例

来源 :安徽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r3mx10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切实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维护农村稳定、帮助农民缓解贫困一直是我国重点关注的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始终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我国在实现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最大的拦路虎就是贫困。普惠金融作为金融业的一种新型服务方式,通过向农民、小微企业倾斜金融资源,可帮助贫苦人民顺利脱贫,助力乡村振兴。自2013年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正式将发展普惠金融写入决议以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建成适用于小康社会的普惠金融保障与服务体系,促使金融服务具备更高的可能性;2018年发布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提出,需推进乡村普惠金融的发展,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以及重点领域中配置更多金融资源,以便乡村振兴方面的各类金融需求得到更为充分的满足。自此,普惠金融的深化发展已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主力军。目前,大部分学者主要关注普惠金融对于收入型贫困的减缓效应。但随着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我国以收入为衡量标准的绝对贫困已经完全消除。相对贫困、支出型贫困将是接下来我国需要重点关注的贫困问题。在该背景下,安徽省作为我国农业大省,其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如何;对于支出型贫困减缓是否明显;地区之间的差异是否显著;如何因地制宜地提出政策建议等都将成为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探讨问题。基于此,本文在新的研究视角下以安徽省为研究对象,创新性提出支出型贫困指数,然后构建模型探究普惠金融发展如何影响农村的支出型贫困问题。通过本文研究,一方面可以为测度、评价普惠金融发展状况与支出型贫困水平提供依据,也可为相关部门进一步研究支出型贫困提供参考;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丰富普惠金融的理论研究,因此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采用安徽省2011-2018年16个地级市的数据,通过构建随机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安徽省普惠金融发展对减缓支出型贫困具有积极影响。第二,安徽省普惠金融发展对支出型贫困减缓效应呈现出区域异质性。最后,本文结合安徽省普惠金融与支出型贫困现状以及研究结论,提出完善安徽省普惠金融发展体系、确保普惠金融的可持续性、加强普惠金融宣传力度以及建立健全普惠金融区域差异化政策等具有针对性的相关建议。
其他文献
学位
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动力,而金融也在支持科技创新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金融与科技的协同发展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引擎。近年来,科技金融的发展受到了各级政府、金融监管机构、企业界以及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安徽省的科技金融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安徽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金融管理部门的指导下,以及金融机构和相关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安徽省科技金融工作的开展取
学位
学位
学位
近年来,关于家庭金融方面的研究汗牛充栋,家庭年龄结构也随着国家政策等其他客观原因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中国家庭财富支配方式逐渐多样化的今天,探讨年龄结构对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影响显得很有必要。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和实证研究法、统计分析法探究了不同年龄阶段家庭人口所占比例变化对于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影响。利用了Tobit和二元Logit模型以及倾向值分析(PSM)分析了不同年龄人口占家庭总人口数的比例对家庭金
学位
我国证券交易市场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成立以来,上市券商在数量和规模上都取得了飞越式的发展与进步,这对我国国民经济中发展有非常大的推进作用。在深交所和上交所成立初期,我国券商的数量很少,但截止到2020年,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我国券商已经发展到了137家,其中上市券商为42家,占券商总数的30.7%。在我国日益发达的市场经济中,券商的发展在资本市场也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券商在健康稳定的发展的同时
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尤其2020年以来疫情给全球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必须尽快拉动内需、扩大消费规模、优化消费结构,从而恢复国内经济市场活力。家庭是社会最基础的组成单位,家庭在金融市场的参与度会影响家庭金融财产性收益,从而影响家庭消费。两会上,政府提出鼓励居民家庭通过科学合理地配置金融资产,增加金融财产性收入,来促进消费扩容提质,稳定实体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本文从微观家庭视角出发,采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