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是蒙古族重要的审美观念,“大”的实质是敬畏与崇拜。古代蒙古人在利用和改造自然时,意识到自身对于自然的力量,对自然的崇拜心理过渡为审美心理。自然的神秘属性“大”转化为审美属性,并混融于审美主体,“大”从自然领域过渡到人的领域,成为人的属性。本文从蒙古族的社会发展以及人们思想意识的变化出发,论述了以“大”为美的审美观念在蒙古族民间文学中的表现。第一章论述了在神的时代,蒙古族人民因生产落后,认知能力不足,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不能正确认识自然,开始信仰萨满教。自然之中,天、地因其变化多端以及作用于万物而引起蒙古人的敬畏与崇拜之情,在蒙古萨满教体系中占据至高位置。在萨满教影响下,诞生了天、地之“大”的审美观念。天、地之“大”的审美观念集中表现在蒙古族萨满教祭祷词、祝赞词中。第二章探讨了英雄时代,蒙古人在与自然、社会斗争过程中认识到自身的力量,主体意识得到提升,人们由之前的自然崇拜转向英雄崇拜,形成了英雄之“大”的审美观念。这种审美观念主要体现在蒙古族英雄史诗与民间传说中。第三章考察了人的时代,蒙古族人民在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压迫之下走上反抗的道路,蒙古族人民在激烈的斗争中展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达到了“充实而有光辉谓之大”的人格境界。人格之“大”在蒙古族民歌与民间叙事诗中的审美表达最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