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代社会,资本主义印刷技术的兴起,使得报刊和文学的关系更为紧密,这恰好为中国现代民族国家意识的萌芽与出现提供了可能性。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以及《马关条约》的签署,激起了民众对反割台战争的关注。与此同时,《新闻报》对此进行了大量的报道,在其影响下产生了“刘永福系列”时事小说。本论文主要通过对这一文学现象的分析,即从报纸和小说为现代民族国家想象提供的媒介支持入手,探究报刊和小说在现代民族国家想象中的媒介作用,分析“刘永福系列”时事小说对现代民族国家观念萌发的指标性意义。 本文以报纸和小说与现代民族国家意识的萌发为关注点。首先,对近代传媒的兴起与近代小说的传播进行梳理,通过探究近代小说传播媒介的转变,从而挖掘近代传媒对小说创作与传播的影响,宏观把握报刊和小说对现代民族国家观念萌发的意义。其次,辨析《新闻报》与“刘永福系列”时事小说的关系,明确小说创作是以时事报道为基础,进一步探究时事小说的实际效果。最后,分析“刘永福系列”时事小说对现代民族国家想象萌发的指标性意义。指出传统的“天下观”衰落之际,近代民族国家意识开始萌芽并逐渐兴起。报纸和小说成了现代民族国家想象的重要媒介,在民族危亡时刻重现历史,为中国现代民族国家意识的萌发提供了媒介支持,促进了中国现代民族国家意识的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