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大学生而言,教室经验是重要的,因为教室是联接并整合学术和社会经验的主要正式渠道,且教室可能是多数大学生和教师互动最主要的地方。从社会学的观点来看,教室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小型社会。课堂与课堂互动长期以来是学者重视和着力研究的课题。研究通过自编问卷、课堂观察和访谈等方法对大学师生关于课堂互动的意义的认知、理想的课堂互动的期待、参与互动的意愿、喜欢的互动手段和方式、对目前大学课堂互动的满意度做了调查,反映大学师生对课堂互动的认知和态度。在此基础上,着重对我国大学课堂互动的状况、影响课堂互动的因素做了调查和分析,结论如下:师生都认为大学课堂需要互动,互动对于教学目标的完成、师生情感的建立、学习兴趣和动机的激发等都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实际中双方组织或者参与互动的积极性并不高,超过20%的学生不愿意或者非常不愿意参与课堂互动,非常愿意参与的学生则不到20%。师生心目中理想的课堂互动较为一致,课堂气氛、教师能力、态度、人格魅力均排在理想互动描述选择的最前面,但学生更希望教师尊重并接受自己的意见,平等对待学生。目前大学课堂互动状况较差,表现为学生互动行为不积极、参与频度和广度低、互动过程不够完整、课前师生之间相互了解的互动缺乏、师生对互动效果不满意。课堂互动在学生对象、课程等方面存在差异:班干部的积极性高于一般学生;一年级互动主动性最高,二年级三年级其次,二年级和三年级之间无明显差异,四年级最低;学习水平高的学生比学习水平低的学生更主动参与互动;文科类课程互动较理工科类课程多,但理工科学生的互动积极性并不比文科生互动积极性低;自选课课程互动较必选课活跃,英语和政治等公共大课课堂最为沉默。课堂气氛、课堂领导方式、教师教学能力、人格魅力、知识、语言和非语言,同时对互动内容、互动方式、互动类型、互动手段的选择学生思维、参与积极性师生关系、心理习惯等会影响课堂互动的状况。基于调查研究数据,对构建良好有效的课堂互动提出针对性建议: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教学风格的形成;学生应重视课堂学习,培养学习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