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反应中二价钯催化循环的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wangy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工作是在前工作的基础上,围绕着二价钯催化的反应中β-H消除的抑制及阳离子钯物种的利用两个方面展开的,结合不同的反应启动模式及淬灭方式对烯炔环化反应、烯基钯对羰基的插入反应及对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的共轭加成做了一系列的探索。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Pd(OAe)2/iminopyridine催化下氧钯化启动的炔酸烯丙酯的分子内环化在张庆海博士的工作基础上,发现了另一类可以抑制β-H消除的配体-吡啶亚胺,并且利用它顺利完成了以氧钯化启动,β-杂原子消除淬灭的烯炔分子内环化反应。研究中发现,无论是对于贫电子炔酸酯还是富电子的炔酸酯,这类亚胺配体在醋酸的反应条件下都不仅能抑制β-H的消除,同时也能稳定烯基钯中间体从而使环化反应能顺利进行。在工作中,我们还通过当量反应对它的抑制β-H消除的作用进行了验证。二、Pd(OAc)2/bpy催化下碳钯化启动的炔酸烯丙酯的分子内环化反应以联吡啶为配体,在醋酸钯催化下,利用芳基硼酸以碳钯化的方式启动,结合β-杂原子消除的淬灭方式对分子内烯炔环化反应进行了研究。反应的最高产率为52%,在反应中存在着两个不利因素:(a)底物对碱的不稳定性与碱有利于芳基硼酸转金属化之间的矛盾;(b)体系中不易抑制的零价钯的形成。正是由于这两个不利因素使得反应的产率不能令人满意。因此,只有解决好了这两个问题反应才有希望得到所期望的结果。三、阳离子钯催化下碳钯化启动的烯基钯对碳基的加成利用双膦配体稳定的阳离子钯[dpppPd(H2O)2](OTf)2实现了碳钯化启动的烯基钯对羰基的亲核加成,最高产率可达96%,并且以Pd(CF3COO)2/BDPP体系实现了反应的不对称催化,最高可达92%的ee值。在这个反应中底物类型和阳离子钯物种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在同样的反应条件下,富电子的底物不能得到环化结果,而中性的醋酸钯催化剂也不能有效地催化该反应。四、Pd(OAc)2/iminopyridine催化下芳基硼酸对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的Michael加成反应初探以Pd(OAc)2/iminopyridine为催化体系研究了芳基硼酸对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的Michael加成反应,结果表明,反应体系中必须加入醋酸反应才能进行,最高产率为62%。通过已有的文献结果及实验结果比较,我们认为双氮配体的选择除了要考虑反应中抑制β-H消除的问题,同时要考虑到配体对钯中心所产生的电子效应的影响。反应中要考虑降低钯中心的电子密度即要增强钯配合物的Lewis酸性。
其他文献
沙漠涌泉本身就令人称奇了,但如果喷涌的泉水还能随着人们的喊声或周围的响声发生变化,无疑是奇上加奇了。泉水本是无生命的东西,怎么可能听得懂人类的语言呢?这听起来好像不太可信。然而,相传在年降水量只有60mm~200mm,被称为"生命禁区"的内蒙古阿拉善腾格里沙漠还真有这样一口泉,只要人一喊,泉眼马上就能涌起泉水。在那荒凉大漠的深处真的有随声而动的涌泉?难道真的是声音在左右泉水的变化?
航空发动机安全可靠的快速起动是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的前提,通过起动仿真技术,对研究起动过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针对目前起动仿真技术发展现状,本文分别对经验算法和部件
艾滋病是一种全球性疾病,蔓延速度快,死亡率高。自1981年首次发现艾滋病以来,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原称艾滋病病毒)的感染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流行。至2002年底,世界上至少有193个国家
[目的]建立熟地黄中多糖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利用苯酚硫酸法、蒽酮硫酸法、3,5-二硝基水杨酸法(DNS法)分别测定熟地黄中的多糖含量,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苯酚硫酸法
阐述了老年性痴呆的神经病理学及临床特征,分析了目前老年痴呆的诊断状况,重点论述了功能磁共振在老年痴呆中的应用及其在老年痴呆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在奥运赛场上,战线最长、看点最多还是要数足球赛,许多球迷为这样的赛事激动不已,部分顶级发烧友还会赶到奥运会现场观赛。当然,更多的球迷是守在电视机前观看比赛。在观看足球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