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内生产总值(GDP)持续多年高速增长,从1978年的3645.2亿元(单位:人民币,下同)增长到2008年的300670亿元,按现价比值增长了近100倍。从内生增长理论的角度来看,我国GDP的高速增长来源于各种投入要素的高速增长,特别是投资的大规模增长,而其中外商直接投资(FDI)无疑发挥了巨大作用。因此,如何有效地测量外商直接投资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程度,是理论界关注的一大问题。但应当指出的是,由于中国经济发展还很不平衡,东中西部各地区之间发展水平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种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已经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寻求引起这种经济差异的原因,也是理论界的所关心的问题;在国际经济领域,学者们也做出了一些尝试,希望能从各个地区之间投资水平的差异,特别是通过从能引起技术进步的外商直接投资的投资差异研究中寻找此问题的一些答案,为加快我国经济的区域平衡发展提供理论上的指导与建议。本文基于内生增长理论,从技术进步的角度来研究外商直接投资(FDI)对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影响及其效率,通过引入技术变量构建面板计量模型,运用1985—2007年全国各省市区经济发展统计数据进行大样本计量分析,得出外商直接投资在促进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方面具有显著作用,而这种促进作用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通过对固定效应模型截距项的分析,本文进而推论出FDI对地区经济发展影响的差异作用主要是由于在促进当地技术进步作用的不同而产生的。本文据此得出,提高某一地区的FDI利用效率不仅在于积极引进高质量的FDI,更关键的在于提高区域自身产业技术水平,这包括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人力资本投入、外商投资政策引导与环境营造等多个方面,这一结论为中西部地区更好地利用FDI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有积极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