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亲子依恋是儿童社会性发展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亲子依恋的形成及其性质对儿童一生的发展有着深刻而持久的影响。随着依恋含义的演化,依恋研究的年龄范围越来越宽,人们开始把目光从婴幼儿逐渐投向了少年儿童,甚至成人。欺负问题是中小学生中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欺负对儿童心身造成的伤害足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已有研究表明,早期亲子依恋关系会影响儿童日后的欺负、受欺负行为,亲子依恋与欺负、受欺负行为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本研究以此为依据,以小学高年级儿童为研究对象,在考察小学高年级儿童亲子依恋安全性发展特点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亲子依恋与欺负、受欺负行为的关系,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本研究在四所小学的4、5、6年级各一个班(共12个班),进行了欺负问卷和依恋问卷的集体测量,有效被试520份。结果显示,儿童的亲子依恋安全水平在六年级呈明显下降趋势,就这种变化趋势而言,男生在母-子依恋上变化比较明显,而女生在父-子依恋上变化比较明显。儿童对父母的依恋安全水平有显著差异,母-子依恋安全水平显著高于父-子依恋安全水平。亲子依恋安全性(尤其是母-子依恋安全性)对欺负、受欺负行为有显著负效应。从亲子依恋两维度上看,母-子依恋信赖维度对男生的受欺负行为有显著预测性,同时母-子依恋亲近维度对男生的欺负行为有显著的预测性,而父-子依恋信赖维度则对女生的受欺负行为有显著的预测性。亲子依恋的联合作用显示,双重安全型儿童欺负、受欺负频率最低,双重非安全型儿童受欺负情况最严重,母亲非安全-父亲安全型儿童欺负他人的可能性最大。离异家庭儿童的亲子依恋安全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家庭儿童,差异主要表现在父-子依恋的信赖维度上;另外,离异家庭儿童还比正常家庭儿童表现出了更多的欺负行为。 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论文进一步对调查结果进行了解释性的思考,并针对欺负问题对有关部门提出了一些建议。虽然本研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