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粮中添加缬氨酸对哺乳母猪繁殖性能及血液和乳中相关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研究了日粮中添加缬氨酸对哺乳母猪繁殖性能、采食量、背膘厚、乳成分、血清及乳中生化免疫指标和激素水平的影响。选用预产期、胎次、体况相近的健康长大母猪32头,分成4个处理组,每组8个重复,从预产期前7d到仔猪21日龄断奶,分别饲喂4种日粮,即基础日粮、基础日粮+0.10%缬氨酸、基础日粮+0.25%缬氨酸、基础日粮+0.40%缬氨酸。试验结果表明:(1)繁殖性能:母猪日粮中添加缬氨酸提高了仔猪断奶窝重和断奶窝增重,其中以添加0.25%缬氨酸组效果最好。与对照组相比,添加0.10%缬氨酸组的仔猪断奶窝重和断奶窝增重分别提高了3.77%(P>0.05)、3.96%(P>0.05);添加0.25%缬氨酸组分别提高了14.92%(P<0.05)、22.17%(P<0.05);添加0.40%缬氨酸组分别提高了7.44%(P>0.05)、9.68%(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使仔猪获得最大断奶窝重和断奶窝增重的母猪日粮缬氨酸含量为1.09%。日粮中添加缬氨酸对母猪断奶后至再发情的间隔天数无显著影响(P>0.05),有降低哺乳仔猪各阶段和哺乳全期腹泻率的趋势(P>0.05)。(2)采食量和背膘厚:日粮中添加缬氨酸对母猪哺乳1~5d、6~10d、11~15d、16~21d以及全期的采食量无显著影响(P>0.05),对泌乳期背膘厚变幅也无显著影响(P>0.05)。(3)乳成分:日粮中添加缬氨酸极显著提高了母猪哺乳第1d、14d乳中乳脂、乳蛋白、总固形物和非脂固形物的含量(P<0.01),其中添加0.25%缬氨酸组效果最好,极显著降低了乳糖的含量(P<0.01)。(4)血清生化、免疫指标和激素水平:日粮中添加缬氨酸显著提高了母猪哺乳第10d、18d血清白蛋白和哺乳第18d血清催乳素浓度(P<0.05),提高了母猪哺乳第10d、18d血清IgM和IgG浓度,对总蛋白、血糖、生长激素浓度以及碱性磷酸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血清尿素氮浓度以添加0.25%缬氨酸组最低。(5)乳中生化、免疫指标和激素水平:日粮中添加缬氨酸显著提高了母猪哺乳第14d脱脂乳胰岛素浓度(P<0.05),提高了第1d、14d脱脂乳生长激素浓度,有提高脱脂乳白蛋白和IgM浓度的趋势(P>0.05),对脱脂乳总蛋白、球蛋白、催乳素以及神经肽Y浓度无显著影响(P>0.05)。基于以上结果,哺乳母猪日粮中适量添加缬氨酸可通过改善乳营养成分,提高相关激素的水平而改善母猪的繁殖性能和提高仔猪的生产性能。
其他文献
今年的开学第一课有一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老师,对学生而言,你将是开启他万千世界的人,若爱,请深爱;若教,请全力以赴”.回望自己的从教之路,我赫然发现,这一路走来的坚守,
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均耕地面积少,粮食产量低,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差甚远。肉鸡的主要饲养成本是饲料,饲料粮食是畜牧业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粮食产量过低对未来畜牧生产的发展提
随着都兰县油菜面积的扩大,油菜虫害也日趋严重,蚜虫、云斑粉蝶、油菜露尾甲等虫害近年发生为害较为严重。因此,掌握虫害种类、为害时期、为害部位以及相应的防治技术是提高产量
我国正处于非常关键的社会转型期,税务行政领域所反映出的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冲突与矛盾的复杂化是可以预见的,因此,构筑公平、有效的争议解决体系、改革和完善税务行政复议
概述了中国统计制度与方法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大数据时代的内涵、对统计工作的影响,提出了大数据时代统计制度与方法变革的路径。
喇嘛甸油田储集层以河流—三角洲相沉积为主,距物源较近,油层发育较厚,层内非均值比较严重。经过多年注采开发,剩余油在厚油层内部分布复杂,进一步挖潜的难度较大。水平井具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出“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要求。去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再次强调,要努力造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
介绍了棒材成品精轧机组复合硬质辊环的牌号选择、安装、轧槽加工、辊环冷却以及保存等方面应用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