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持续性G病毒Ⅱ型在献血者和反复输血患者中的检测与意义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onec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人持续性 G 病毒Ⅱ型(Human pegivirus type 2,HPgV-2)是 2015 年由美国Kapoor等人首次发现的一种经血液传播的正链RNA病毒,HPgV-2主要与丙型肝炎病毒HCV共感染,尤其是在丙肝合并艾滋病(HCV/HIV)人群中感染率更高。该病毒与HCV基因组特征相似,但分子进化分析显示为黄病毒科持续性G病毒(pegivirus)属的一种新病毒,为与人持续性G病毒(human pegivirus,HPgV)区别开来,故被命名为人持续性G病毒Ⅱ型[1]。研究目的调查我国献血者、反复输血患者HPgV-2感染率,进一步分析HCV人群中共感染该病毒后对感染者肝功能是否加重损害,从而阐明HPgV-2对血液安全的可能影响。研究方法运用血清学、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等方法分别检测血清标本中抗HPgV-2抗体和HPgV-2 RNA。对获得的HPgV-2 NS3片段和HPgV-2全基因组分别进行核酸序列测定和分子进化分析;而HPgV-2抗体检测结果则采用GraphPad Prism 5画图分析。同时检测献血者、反复输血患者和血友病患者血清丙型肝炎病毒(HCV)和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另外,对HPgV-2共感染HCV与单独感染HCV人群中的谷丙转氨酶(ALT)、HCV-RNA病毒载量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探讨其对ALT以及HCV病毒载量的影响。研究结果1)HCV、HBV和HIV均阴性的健康献血者血清中抗HPgV-2抗体阳性率为0.28%(3/1060),500份感染HBV的献血者中抗体阳性1份(0.20%),但HPgV-2 RNA阴性。感染HCV(RNA+/Ab+)的献血者血清中抗HPgV-2抗体阳性率为1.21%(17/1402),核酸阳性率为0.36%(5/1402),说明HPgV-2感染与HCV密切相关(χ2=13.78,p=0.004)。2)570份反复输血者中未检出抗HPgV-2抗体;248份血友病患者血清标本中抗体阳性者1份(0.40%),但HPgV-2 RNA阴性。3)HPgV-2 NS3片段进化分析显示,5例核酸阳性毒株间同源性达97.11%,与国外分离毒株比较,HPgV-2各株之间同源性为96.53%。4)对比分析后发现:HPgV-2共感染HCV时,患者体内HCV病毒载量和ALT的量并不随之增加,相反,我们发现转氨酶反而存在轻度降低趋势。研究结论1)健康献血员HPgV-2的感染率极低,HPgV-2主要与HCV共感染,反复输血患者和血友病患者没有发现HPgV-2感染。2)HPgV-2的感染即不加重肝功能的损害,也不增加HCV的病毒载量。3)HPgV-2经输血传播不常见,提示可能对血液安全影响不明显。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HERG基因是进化保守的电压门控钾离子通道Ether-a-go-go(eag)家族成员之一,其编码的钾通道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钾通道,具有内向整流特性。近来,肿瘤研究开始重新定义电压敏感性的钾离子通道在肿瘤的恶性表型及进展中的作用。研究表明,HERG钾通道选择性表达于多种组织来源的肿瘤细胞,参与调控肿瘤细胞周期、增殖与凋亡。HERG蛋白的的表达水平也可能成为与肿瘤的恶性转变息息相关的一个生物标记物。因
学位
研究背景痤疮(acne)是一种累及毛囊和皮脂腺的炎症性皮肤病,发病率高,影响患者的容貌外观,给患者带来生理上以及心理上的负担。痤疮发病机制复杂,且易复发,治疗困难。痤疮是多因素性疾病,其发病主要与微生物感染并增殖、炎症、雄激素水平升高、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皮脂腺分泌增加等有关。从微生物感染角度,由于皮肤微生物中,细菌数量最多,且大部分细菌都可形成生物膜(biofilm,BF)。BF是细菌为了适
学位
背景原发性肝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因其发病隐匿,进展迅速,多数患者确诊时已无法进行手术。因此,姑息化疗仍是治疗肝癌的重要手段。数据显示传统细胞毒性药物治疗肝癌都是收效甚微的。个中原因在于肿瘤细胞获得干性产生耐药性,从而导致肿瘤发生转移复发。肿瘤细胞经历上皮间质转化(EMT)过程后,发生去分化演变为肿瘤干细胞(CSCs)。CSCs具有强大自我更新能力和增殖能力,能够启动和维持肿瘤的繁殖。研究表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