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具有柔性特征的平面显示器、能源相关设备、太阳能电池、集成电路和有机晶体管等的应用将越来越广。为了更好的适应复杂的情况,可弯曲变形的透明导电薄膜需求愈来愈大。ITO(indium tin oxide)作为一种在光电子器件应用广泛的导电材料,ITO薄膜具有透光性好、电阻率低、易刻蚀和易低温制备等优点。但由于In矿稀少,同时ITO薄膜制备工艺复杂,所以该薄膜价格较高。同时,该薄膜较脆,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裂纹,限制了其在柔性基底上的应用。导电高分子材料以及复合材料是一类重要的功能性材料。这类材料既具有高分子材料的柔顺性和可加工性,又具有金属材料的导电性。在本文中,采用水热法制备高长径比的铜纳米线(CuNWs)作为导电介质,将CuNWs膜与自制的自修复聚氨酯和聚丙烯酸酯相结合,分别制备出自修复型导电材料与柔性薄膜加热材料。具体内容如下:实验中以水合氯化铜为铜源,葡萄糖为还原剂,十八胺为模版剂,成功制备出平均直径为50 nm,长度为几十到几百微米的超长CuNWs。在此基础上,采用涂布棒在处理好的玻璃基板上铺上一层CuNWs薄膜,并对其进行还原处理,得到表面电阻值分布均匀的CuNWs膜。以具有热可逆Diels-Alder效应的聚氨酯为基体,CuNWs膜为导电填充材料制备了自修复聚氨酯/铜纳米线复合导电材料。表面电阻为22.3Ω·sq-1的复合导电材料在5 min内可以完成裂纹修复,在120°C下修复3 min就可以恢复表面电阻的98%,且在5次自修复循环测试过程中表面电阻变化不大,也就证明了此复合材料的自修复能力具有良好的往复性。基于铜纳米线和自修复聚氨酯的自修复透明导体可以为制造自修复、智能光电设备打开新的前景。利用本体聚合方法制备聚丙烯酸酯薄膜,并与CuNWs膜复合制得CuNWs/交联聚丙烯酸酯复合薄膜加热材料。电阻为20Ω·sq-1的加热材料在输入电压为5 V的条件下40 s内达到饱和温度80°C,展现出了快速的热反应能力和温度稳定性能。可以看出这种复合材料具有比ITO/PET更好的光电性能,比AgNWs/高分子复合薄膜加热材料更低的成本消耗,不论是从性能方面还是从成本方面来说,都能够在柔性薄膜加热器中得到更好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