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氧化三甲胺(TMAO)水平及痰火方对血浆氧化三甲胺水平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次研究共纳入研究者90例,所有研究者为北京当地居民,其中治疗组60例,健康对照组30例。采用方便取样方法,治疗组分为痰火方组和非痰火方组,前者采用痰火方+西药治疗,后者采用西药治疗;健康对照组不采用任何治疗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质谱串联质谱技术(HPLC-MS/MS)对治疗组、健康对照组进行血浆氧化三甲胺水平的分析:治疗前采集治疗组及健康对照组清晨血浆,治疗7天后,再次采集治疗组清晨血浆,将所有血浆标本冻存于-80℃冰箱(标注分组)。采用高效液相质谱串联质谱技术(HPLC-MS/MS)对血样进行血浆氧化三甲胺分析。所有色谱数据均按照峰面积由合作单位化学工作站计算所得,将所得数据进行如下分析:将治疗组治疗前TMAO水平与健康对照组的TMAO水平进行比较,探讨患者血浆TMAO水平是否高于健康对照组血浆TMAO水平;将痰火方组治疗前后的血浆TMAO水平进行比较,探讨本组治疗方案对血浆TMAO水平的影响;将非痰火方组治疗前后的血浆TMAO水平进行比较,探讨本组治疗方案对血浆TMAO水平的影响;最后,将两组治疗组治疗后的血浆TMAO水平进行比较,探讨两种治疗方案对血浆TMAO水平的影响。本次研究同时探讨了两种治疗方案对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总胆固醇(TCH)、血糖(GLU)及痰热证程度的影响及体重指数(BMI)、TG、HDL、LDL、TCH、GLU、年龄和痰热证程度与TMAO之间的关系。结果:治疗组治疗前的血浆TMAO水平与健康对照组血浆TMAO水平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健康对照组的血浆TMAO水平低于治疗组治疗前的血浆TMAO水平。治疗组治疗前后的血浆TMAO水平之间存在差异,治疗后血浆TMAO水平降低。对于LDL、TCH、TMAO、火热症评分的改变,痰火方组与非痰火方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痰火方组的改变大于非痰火方组。BMI、TG、HDL、LDL、TCH、GLU与TMAO之间无线性相关关系,年龄和痰热证程度与TMAO呈正相关关系。结论:高水平血浆TMAO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个危险因素;痰火方有辅助西药降低血浆TMAO水平、LDL、TCH、火热症评分的作用;BMI、TG、HDL、LDL、TCH、GLU等检测指标与TMAO之间无线性相关关系,年龄和火热症评分与TMAO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