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盈余管理是指在会计准则许可范围内企业的管理层有意识、有目的利用会计准则的不完善以及会计政策的选择权,对包含在财务报告中的数据产生影响,从而达到企业价值和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盈余管理的方法主要通过会计信息披露和会计核算等途径实现。会计准则的每一次变化,一方面带来了潜在的机会,另一方面也会给盈余管理工具带来一定的冲击。所以,国内外的研究者一直广泛关注着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产生的影响。但是,纵览之前的研究,因为行业性质和经营业务的特殊性,通常商业银行没有被当作研究对象。然而,在经济发展中,商业银行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其盈余管理行为方面的研究,对维持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和安全性乃至全国金融的稳定都有着极其关键的作用。此外2006年我国公布的会计准则较大地调整了金融资产的规定,无疑地,对于持有大量金融资产的商业银行来说将会迎来新的挑战。基于此,本文把上市商业银行作为研究对象,尝试采用Jones模型对影响盈余管理相关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第一,在分析商业银行盈余管理的特殊工具、特殊动机的基础之上,认为商业银行的盈余管理受到了新会计准则的贷款损失准备和公允价值计量两方面新规定的影响。第二,实证检验了上市商业银行盈余管理行为是否受到新会计准则的影响而受到抑制。第三,针对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处置损益及贷款损失准备这三个方面,研究上市商业银行的盈余管理是因此有所抑制还是出现了新机会。本文分成五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这部分主要说明选题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方法、论文的内容安排和主要创新点,为进一步研究展开铺垫。第二部分为文献回顾。本文从商业银行关于契约理论的盈余管理研究、基于平滑盈余的盈余管理研究、商业银行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研究、商业银行盈余管理的限制性因素研究这四个方面对国内外文献进行了综述。第三部分介绍了目前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盈余管理的现状。以商业银行盈余管理的特有工具、特有动机为理论前提,深一层次地分析了与其相关的变化及造成的影响。第四部分为实证模型的研究设计。这部分主要进行上市商业银行盈余管理存在性的实证分析,利用公允价值计量实施盈余管理的实证分析以及利用贷款损失准备实施盈余管理的实证分析,分别提出研究假设,然后介绍对商业银行盈余管理进行研究的方法,选取样本和搜集数据,接着选择研究变量,进而提出模型构造,最后分析实证结果。第五部分为本文的研究结论、政策建议和后续展望。本部分包括阐明研究结论,提出建议,然后总结本文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从而为进一步研究指明了方向。通过理论分析以及实证检验,本文归纳出下面的研究结果:1.构建了以商业银行的利润平滑为基础的Jones模型,选取了2007-2013年已上市商业银行作为范例,定量描述了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盈余管理的程度。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在新准则下的盈余管理行为仍然存在,但是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在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其盈余管理行为有所抑制。2.构建回归模型,分别检验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处置损益同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处置损益与上市商业银行的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与盈余管理缺乏有实质意义的相关性。3.运用特定应计模型检验出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存在利用贷款损失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