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六朝是人的觉醒、艺术的觉醒时期,绘画创作的繁荣、玄学与人物品藻的发展促使了绘画批评理论的发展,“传神论”、“骨论”、“气韵论”、“六法论”的出现不仅代表了六朝画论独特的批评方式而且奠定了中国传统绘画批评的理论方向与批评精神。六朝画论的批评范畴“神”、“骨”、“气韵”等概念最初是被用在哲学上的,魏晋时期受到玄学与人物品藻的影响而成为绘画批评范畴,并且随着绘画创作的发展,这些批评范畴的内涵得到不断地丰富与完善。“神”、“骨”、“气韵”等批评范畴的背后是体味式、象喻式与品第式批评类型的运用。批评范畴与批评类型就好比是事物的内容与形式两方面,这两方面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这些批评类型建立在艺术欣赏的基础之上,注重审美体验的直觉性与完整性,是艺术批评宝贵的品格与精神。从画论批评范畴到批评类型,六朝画论批评方式对后朝后代都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批评范畴的内涵不断得到丰富与发展,并且一直沿用着体味、象喻的批评类型,注重审美体验的完整性,品第批评中制定的标准由“六法论”发展为了“能、神、妙、逸”的四格说。当今绘画批评界应该借鉴六朝画论批评方式,吸取其批评精神。